请输入关键字

宋 波

1992年9月—1995年7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此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工作至今。

著有《中国戏曲史》(合著,199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京剧—京城戏曲文化的整合》(合著,2002年中国书店出版),《昆曲的传播流布》(200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昆曲唱片小识》(合著,2014年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等。

参与了纪念程砚秋诞辰百年出版的大型画册《京剧大师程砚秋》(2003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近代史》(2011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大百科》“文学分支”(2019年结项),《江潮集——刘芝明百年诞辰纪念》(2007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等项目和著作的文字及其他工作。

写有论文《亦何恨乎秋声——京剧旦行崛起的文化传播原因初探》、《士传民语,习与智长——从媒介的角度看京剧》、《“昆曲”抑或是“昆剧”———一个戏曲基本概念的商榷》、《生民之道,乐为大焉——再从媒介的角度看京剧》、《班曰徽班,调曰汉调》、《回首有情风万里——从《逼上梁山》和《十五贯》谈起》、《浅议<异同集>》等。

2006——2011年,参加了国家重点项目《昆曲艺术大典》的编撰工作,担任“音像典”副主编,2019年该书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个人独立完成了“音频总汇”工作中的选取、听审、筛选和文字编撰工作。“音频总汇”文字出版社核对,计36万字。材质从唱片、钢丝录音带、录音磁带及家用盒式录音带、cd均有所用,海内外名家均有所收,选曲、选场、全剧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均有所选,南北昆、浙昆、湘昆、川昆、永昆及京昆、甬昆、晋昆均有所涉,至于法宫雅奏,月令承应和南戏、诸宫调等,可称独有。是目前最完整、涵盖面最全,历史跨度最大,收录演员和曲家最多的昆曲音频典籍。


光影中的得失——京剧电影刍议

本文是个人参加《京剧艺术大典》“影像典”的一个工作总结。

由于京剧影像研究的小众化,特别是京剧电影由摄影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视觉变化要求,京剧电影渐次走向电影京剧的方向。特别是电视现场记录方式普及后,京剧电影一方面成为了艺术上不可超越的高峰,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误解,忽视了京剧电影中技术设备的反作用。该文以史为脉络,简约梳理了中国京剧电影的发展演进,试图分析京剧―电影的构成关系,讨论京剧电影的成败原因,总结得失。

鉴于篇幅,文中所涉及的影片均为公开发行的电影,择其重,简单介绍了默片,有声片,彩色影片时代的重要京剧影片拍摄时间,演员,导演,摄影。从默片时代的表演记录,到有声片时期的技术介入,1950年后的重大变化以及“革命现代京剧”带来的问题。

笔者认为,京剧电影确立了一个独特的民族片种样式:确立了京剧电影表现古典民族歌舞的特色:完成了以表演为核心的拍摄最终的原则。

本文发表于《戏曲研究》201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