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黄翔鹏《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藏中国音乐音响目录》小序

时间:2022-07-12

编者按: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藏中国音乐音响目录》是我国较早一本音乐学意义上的音响目录,于1994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辑出版,是“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申报“世界的记忆”项目的主要参考书目。“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的资源分类和基本框架即依据此书。本期推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黄翔鹏先生为此书所作小序。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藏中国音乐音响目录》书影

现在这一套音乐磁带目录,当然难如《中国音乐书谱志》那样作为当代的开创性文献学成果来看待。它在本世纪以来,各音乐院校、团体、机构,以及出版社与唱片公司,乃至广播事业等有关单位所编的所有目录中,既不是唯一的,也难说是创始的;而只能说是四十年来如一日、以严肃、认真态度积累起来的一份目录。这份“敬业”之心,就是音乐研究所资料室工作成员能够引以自豪的一份光荣。

它的全部内容虽然不相称于“全国总目”,而仅限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一所之藏;但对于中国音乐的音响文献来说,却已具有目前所有同类编辑物难以相比的历史价值。

黄翔鹏(右)采访延安桥儿沟秧歌队1944年的老队员赵年玉(1965年)

一部音乐文化史,留下了几千年来的若干音乐文物与音乐书谱材料。文物,我们可等待机遇赐予的陆续发现;书谱,除其实存者外,也能依靠历代经籍志的著录与辑佚工作而见其大略。唯独音乐艺术的本身,以其只在“时间”之中展开,而兼“转瞬即逝”的特点,无法留下任何直接可听之“物”。音乐音响的文献,在我国直到五十年代才开始获得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可予简便录存的条件。

后来者如果知道,音响的采录开始时仅有几盘钢丝,以供听写之后辗转清洗、重录之用,就可以理解创业维艰、惨淡经营的资料积累工作来之不易了。万幸的是这种艰辛工作的积累,是在我国社会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刻之中,随即开始了的。可以说,除去“十年动乱”以外,音乐研究所已在将近半个世纪中,为中国传统音乐抢救了许多面临消逝危机的珍宝;而这所有采访、搜集、精选、录制、编目、保存的工作,都是历史上音乐史料在书、谱文字文献工作中从来无法给予关注的音响积累任务。其中,阿炳亲自演奏的琵琶、二胡曲,张老五的小三弦曲,安来绪演奏并带领下的西安鼓乐,吐尔地阿洪演奏并带领下的十二木卡姆,以及老一辈古琴、琵琶大师们所奏名曲等,都已成为几乎绝响而不可再得的“国宝”级音响录音资料。

音乐研究所,无论是研究人员,或直接从事这种音响文献整理工作的资料工作人员,都以严肃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心面对这一工作。正如鲁迅说的,他手里握着应该使之问世的友人书稿时,就像捏着一把火一样,不得妥善解决就不得安心;我们手里捏着的更是一把“中国音乐文化之火”!而不仅仅是上承杨荫浏、李元庆两位老所长的遗志。应当说,我们后来者如能不堕此业,手里掌握着不能再得的音响材料而能保存完善,就惕惕然地暗自庆幸未成民族文化的罪人,而能称作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了。

1993年7月27日


作者

黄翔鹏(1927年12月26日—1997年5月8日)  音乐史学家、音乐理论家。曾用名黄祥鹏、祥鹏、羊鹏等,江苏南京人。1946年考入金陵大学物理系,1947年服从组织考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1951年于中央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毕业。1985年—1988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揭示的先秦编钟“一钟双音” 现象及内涵,系统阐述的曾侯乙编钟乐律学体系、“同均三宫”理论、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期论点、“传统是一条河流”治学理念,及秉持的“开门办所”与“资料先行”工作方针等,均在音乐学界产生深远影响。主要著作有《传统是一条河流》《溯流探源》《中国人的音乐和音乐学》《乐问》《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黄翔鹏文存》等,主编《中国音乐年鉴》《中国音乐文物大系》等。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1996年成为首位获“小泉文夫音乐奖”的中国学者。

编辑:郭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