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从新启程,向心而行——
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毕业典礼暨2024届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圆满举办

时间:2024-07-06

毕业典礼现场

2024年7月5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毕业典礼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司长马秦临,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人事司二级巡视员李伟,艺术司文艺研究与评论处负责人、戏剧曲艺处处长许浩军;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百锦城影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特别代表赵伟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副院长刘宏昌,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齐永刚,副院长徐福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于春城、黄忆南,班子成员、教学负责人阴澍雨;以及德高望重的学者、艺术家和导师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各职能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研究生院教职员工,2024届全体硕士生、博士生、访问学者、培训班学员等近700人参加典礼。典礼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孙亚平主持。

AI影像: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任院长、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与毕业生“隔空对话”(学生演员:杨诗琪)

此次典礼以“从新启程,向心而行”为主题,借助AI、激光等新科技,营造出富有青春气息的现场氛围,其中的一个特别环节更为嘉宾和师生们带来了别样的感动。今年恰逢中国艺术研究院首任院长、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典礼现场利用AI技术让梅兰芳先生“穿越”到现在,与观众一同回顾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发展历程,本届毕业生也聆听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毕业祝福。“故人昔已逝,音容复又见”,科技的进步让现场观众得以再睹梅兰芳先生的音容笑貌,新老艺研院人也实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温情对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致辞

典礼上,周庆富首先发表题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致辞。他真切地叮嘱毕业生:一要摆脱冷气向上走,希望同学们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破除“信息茧房”“认知茧房”,始终坚持科学理性态度,坚守和弘扬人文情怀,上下求索,耕行不辍;二要直面生活向下看,要学会“做人民的小学生”,只有身心“飞入寻常百姓家”,才会看清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支脉,才会不骄不躁不内卷,自信从容不浮夸;三要以有限之小我穷无限之人生,“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放开,你将得到的是一切”。他还表示,希望同学们既要有“一寸丹心惟报国”的家国情怀,还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情怀,更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孙亚平主持典礼

导师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宋宝珍发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宋宝珍作为导师代表发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离开母校,此刻我的心里半是惜别半是喜。”宋宝珍同志情真意切地向同学们表达了不舍和希冀。她希望同学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瞄准目标、正道直行;希望同学们可以忍常人之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也告诫各位同学“奋斗正未有穷期,学习永远在路上,不断积累知识能力,不断磨炼意志品质,抱定根本,坚定信念,永不言悔,决不放弃”。

毕业生代表,2024届舞蹈学博士毕业生高雁发言

2024届舞蹈学博士毕业生高雁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对母校和师长的诚挚谢意,回顾了3年求学之路上的点点滴滴。她说:“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心怀梦想地前行,脚踏实地地工作,胸怀宽广地生活。在追寻自己所认可的人生道路上,不辜负青春年华,不辜负中国艺术研究院对我们的培养,更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周庆富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奖学、助学基金”捐资人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杨飞云为获得“202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奖学金”的学生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学金。“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奖学金”特为表彰品学兼优的学生而设立,由8位有识之士捐赠,凝结了他们对我院学子的关爱与希望。

马秦临、明文军,李伟、刘宏昌,齐永刚、徐福山分别为2024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毕业生代表、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代表颁发了证书与奖学金。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与“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奖学、助学基金”捐资人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杨飞云为获得“202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奖学金”的学生代表颁发证书与奖学金

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司长马秦临、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司长明文军为2024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证书与奖学金

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二级巡视员李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宏昌为2024年院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证书与奖学金

中国艺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齐永刚,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福山为2024年优秀学位论文获得者代表颁发证书与奖学金

每一篇优秀的学位论文,既凝结着同学们的汗水,也承载着导师们的心血。周庆富、李树峰为2024年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借此感谢各位导师在教学岗位上的辛勤付出。奖金由百锦城影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提供赞助。

获评2024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是:李修建、李宏锋、刘青弋、谢拥军、潘源、邓福星、王端廷、陈忠康、郑工、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为其颁发证书与奖金

获评2024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是:任慧、方李莉、张颖、项阳、江东、宋宝珍、赵卫防、李树峰、杭春晓、汪瑞、邱春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为其颁发证书与奖金

黄忆南、阴澍雨为2024届访问学者、文学和艺术学学科专业培训班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孙亚平、于春城为2024届博士、硕士毕业生代表颁发了毕业证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黄忆南,研究生院班子成员、教学负责人阴澍雨为2024届访问学者、文学和艺术学学科专业培训班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孙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于春城为2024届博士、硕士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

李树峰宣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2024届毕业生学位授予的决议》,共有307名2024届毕业生被授予学位。其中,授予93名博士研究生艺术学博士学位,授予94名硕士研究生艺术学硕士学位,授予112名硕士研究生艺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8名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学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宣读《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2024届毕业生学位授予的决议》

在学位授予环节,我院持续秉持突出专业性和学科结构的原则,提倡尊师重教,凸显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和“付出最多的人”的地位,邀请专家、导师代表按学科为2024届毕业生们拨穗正冠、授予学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李树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代表刘万鸣,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代表、博士生导师吴文科、宋宝珍为2024届博士研究生授予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鲁太光、艺术学系博士生导师李修建、音乐学系博士生导师项阳、舞蹈学系系主任卿青为上述学科专业的2024届硕士研究生授予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戏剧戏曲和曲艺学系博士生导师谢拥军、影视学系系主任赵卫防、美术学系系主任杭春晓、设计学系系主任邱春林为上述学科专业2024届硕士研究生授予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导师代表谭平、李一、朱乐耕、罗怀臻为美术、艺术设计、戏剧领域2024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授予学位并颁发学位证书

伴随着《歌唱祖国》的旋律,2024年毕业典礼落下了帷幕。毕业后,本届学子将加入文艺工作者的队伍,愿同学们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毕业生代表聂振羽、杨天、詹祥琛、张瑞欣、尹衡炎演唱串烧歌曲《启程》《那些年》《光阴的故事》《青春不散》

典礼现场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

(2024年7月5日)

今天,是一个值得感恩和铭记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2024年毕业典礼,共同见证同学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我首先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奋战在教书育人一线的导师和广大教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始终秉持“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潜心半亩方塘,耕耘三尺讲台,目送鸿鹄远去,守望桃李花开。我衷心祝贺今天受到表彰和顺利毕业的同学,你们潜心治学、勤勉笃行、努力奋斗,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和研究生院今天的骄傲!我也更想祝贺那些曾在学业和生活中,有过挫败、有过迷茫、有过彷徨,甚至想过放弃的同学,你们克服了困难,磨练了意志,战胜了自我,取得无法用分数记录的进步和成长,你们的毕业更值得祝贺!

“故人昔已逝,音容复又见。”刚刚,我们仿佛乘坐时光机,体验了一次时光之旅,一同回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的发展历程,一起聆听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毕业祝福。202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他的一生为世人留下太多经典的艺术形象,他曾是性情刚烈、坚贞不渝的虞姬,是“我不挂帅谁挂帅”的穆桂英,还是英勇杀敌、誓死抗金的梁红玉。他蓄须明志,不畏魍魉,坚守民族大义;他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独树一帜,创立了京剧“梅派”;他带领中国戏曲走出国门,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首任院长,他认为:“研究艺术是一种极崇高的生活,是从事人类精神生产的生活,是站在时代前面,创造新时代的生活”。他主张为艺术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艺术。在去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我提出要顺着前人的辙口,厚植自己的情怀。同学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旅途,希望你们顺着前人的辙口,做一个拥有“大情怀”的人。

毕业礼成,不管你几多欢喜还是些许哀愁,不管你踌躇满志还是如履薄冰,你都要跨入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都要在自己的轮盘上争当主角,你要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价值、回馈社会。“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走出校门,前路漫漫,人生旅程上充斥着问号、逗号、顿号可能还有感叹号、破折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愿你们的每一个句号都能画得圆满、画得精致。作为母校,作为师长按惯例今天还要再唠叨几句,叮咛一番。

一要摆脱冷气向上走。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时代大潮浩浩荡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希望你们走向多元复杂的社会中,不要迷失自我,怨天尤人,随波逐流;希望你们在迈向未知的新领域时,不要搞什么“佛系”,动辄芭比Q,栓Q,“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不要咀嚼着身边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为赋新词强说愁,只会徒增“天凉好个秋”。我希望同学们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破除“信息茧房”、“认知茧房”,始终坚持科学理性态度,坚守和弘扬人文情怀,上下求索,耕行不辍。

二要直面生活向下看。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艺术者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抉发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及其内在的真。此真,也即是美”。咱们的老院长王蒙先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标志性人物,王蒙先生经常讲自己在人民之中,“做人民的学生”的幸福和收获,他是乡亲们口中的“老王”,是“要用全部心力歌唱新疆、歌唱大地、歌唱人民”的感恩者,是写下“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的人民艺术家。“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同学们走上社会,要学会“做人民的小学生”,只有身心“飞入寻常百姓家”,才会看清时代发展的主流和支脉,才会不骄不躁不内卷,自信从容不浮夸。前不久,我带队去重庆采风实践,深感生活源泉之丰富,生命华章之精彩。我和同志们说的最多的是,从昔日山城棒棒军到今日坐着城轨去卖菜的“背篓客”,从李子坝轻轨穿楼到魁星楼网友打卡,从抗战时期大师云集的金刚碑到号称宇宙第二的“洞火锅”,从偏岩古镇到钓鱼孤城……每一处都是绝美的山水画,大写立体的人物画。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说过:“艺术界普遍认为:只要画得好,画什么并不重要。但事实上,没有一幅优秀的作品是缺乏内涵的。”这个内涵只有来源于生活。

三要以有限之小我穷无限之人生。钱穆说过:“你见到了一个圆,不必定要看尽天下万世之圆。圆总之只是这样一个圆。你既见到了一个方,不必再定要看遍天下万世之方。方总只是这样一个方。所以你莫嫌渺小,莫恨短促,你只要活得像个‘人样子’,你便是无穷无尽人生一榜样。”海上钢琴师1900有这样一段对白:“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它们不是无限的。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王蒙先生也说过:我是一个时时充满文学激情的写作者。我热爱这个行当,我喜欢爬格子带给我的巨大快乐。我这一生有很多爱好,游泳、唱歌听歌、读书、登山与散步、上网、讲演、浇花种树、睡觉,都是我的爱好,但我的“第一爱好”是写作。而且我喜欢在创作上求新求变,不断尝试不同风格的写作,这种写作上的“生长性”也是我极为看重并积极实践的,在有生之年我会继续探索并拓展写作的无限可能性。同学们,永远不要说永远,总有东西要去尝试,把手握紧,里面什么也没有,把手放开,你将得到的是一切。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一场电影,有时我们是主角,有时是观众,但我们永远都不能停止演出。因为我们属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也在倾情地呼唤着我们!

同学们,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你们不仅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创造者和奋斗者,你们生逢其时!希望你们既要有“一寸丹心惟报国”的家国情怀,还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奋斗情怀,更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人民情怀!

面向星辰大海,共赴诗和远方,山山而川,征途漫漫。中国艺术研究院将是你们永远的港湾,母校永远祝福着你们!


(摄影:艺术与文献馆 刘博文;国画院 唐建;研究生院 李子洲、黄亮)

编辑:郭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