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3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 “共建·共融·共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会议在京举办

时间:2023-11-15

活动海报

2023年11月10日,作为2023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共融·共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会议现场

本次活动以“共建·共融·共享”为主议题,交流传播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果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就。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水务局主办,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宣部宣教局、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水务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河北省文物局、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参加会议。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致辞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出席会议并致辞。周庆富介绍了大运河保护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情况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有关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提出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若干模式。陈名杰结合大运河保护工作阐释了对“共建、共融、共享”的理解。

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进怀公布北京市第二批水利遗产名录

会上,北京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进怀公布了北京市第二批水利遗产名录,包括什刹海、平津闸、澄清上闸(万宁桥)、金中都水关遗址、卢沟桥、莲花池。随后,九位专家就大运河历史和价值、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建设、水利工程和水利遗产保护、大运河保护过程中的管理实践等内容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九位专家分别作主旨报告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家明对当前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与亮点进行了深入评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杜龙江介绍了他对京杭大运河与水利工程的详实研究。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文保院院长朱阳回顾了天津城市发展与运河的关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田林阐述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维华讲述了大运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集成管理。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介绍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杭州实践经验。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总园林师、2019北京世园会和温榆河公园总设计师严伟阐述了北京温榆河公园设计理念。廊坊市文物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张洪英介绍了京杭运河之北运河(廊坊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情况。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马东春介绍了北京水利遗产认定与保护情况。

专家对话环节

对话环节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杨昌鸣主持。中国水利学会水文化专委会理事冉连起讲述了北京几大水系在功能上对北京的孕育、防护和滋养。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李卫伟谈及通州古城文物资源作为核心遗产点的活化利用。河北省文物局副研究馆员孙晶昌满怀乡愁地谈到大运河申遗和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各方面的影响。《建筑师》主编李鸽阐述了学术工作对挖掘遗产价值的重要作用。

最后,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田林作会议总结。与会专家从保护视角、管理视角、建设视角、研究视角、传承视角多层面、全方位地探讨和分享了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成果,既有政府的长远谋划,也有深入的学术研究,还有一线工作者的实践经验。通过对话和交流为大运河遗产价值发掘、保护利用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借鉴。此次会议以大运河文化为纽带,汇聚各方智慧,讲述大运河故事,助力打造大运河“京杭对话”文化品牌。会议专题报告将整理集结成论文集出版。

与会人员合影

编辑:郭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