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举办第11期“中国建筑艺术与遗产保护论坛”

时间:2023-09-21

2023年9月1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主办、中国民协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协办的“中国建筑艺术与遗产保护系列论坛”之“地标建筑与都市文化空间的适配设计”专题论坛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北区召开。论坛围绕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先生设计团队对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北京人艺扩建剧场)的建筑创作历程展开,回顾和探讨了20年来胡越团队关于北京国际戏剧中心这座地标建筑的设计理念、文脉传承、技术突破、经验感悟等话题。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田林主持,胡越大师与游亚鹏副总建筑师作主题报告,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喻静参会并致辞,来自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及本院的六位专家学者与两位建筑师展开对谈,线上线下近四百人次听会。

剧场主入口

剧场前厅夜景

论坛第一部分由胡越大师谈创作体会。在其37年的建筑设计工作历程中,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设计项目,设计论证过程长达20年之久,这一地标式建筑的落成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工程实践。由于存在着众多约束条件,以及建筑与老城更新、周边环境和谐、延续文脉之间的多重矛盾,运用巧妙的方法与技术处理好业主使用需求、观众视听感受、舞台内部功能机械成为方案能够最终落成的关键。剧场有一套标准化的功能、疏散需求,但受场地所限,剧院处于历史保护区、多层住宅、胡同等复杂条件之下,同时原有首都剧场也是文物建筑,因此新剧院面临住宅、环境、采光、文物价值等多重约束。胡越团队会同规划、业主、消防等多方建立交流沟通机制,从老城区统一风貌重要性、街道尺度及新旧“人艺”剧院功能等方面进行协调、整合,努力在不牺牲功能和体现文化现代性的前提下争取新旧建筑尺度匹配呼应,并与老剧院取得精神上的和谐,并通过戏剧化手段处理新剧场与周边传统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论坛第二部分,游亚鹏副总建筑师系统地从设计过程、设计要点、内外空间、舞台布置介绍了北京国际戏剧中心。首先,他分析了在建设初期的规划用地情况,讲解了如何平衡新旧场馆的空间关系及整体设计思路。其次,他从前往剧场的时空序列视角,分别从停车、行进、接待、疏散等功能空间入手,介绍了如何平衡演职人员、观众的使用需求及场地限制,提出了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优化策略。他还介绍了团队成员如何密切配合、反复勘察、多轮讨论,通过空间打散重组并与新舞台技术、观众席升降手段等结合,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最后,他着重介绍了北京国际戏剧中心中选取的外立面材料色系、内部装饰使用的定制玻璃砖材料、旋转楼梯的施工工艺等,给建筑内外整体的空间布局带来了不同凡响的现代设计理念及氛围感极佳的戏剧艺术体验。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先生发言

与会人员合影

论坛第三部分,来自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杨昌鸣、卢向东、毛小雨、陈雪、白帆、杨莽华等六位专家学者就北京国际戏剧中心的宏观城市文化空间布局、中观街区规划协调及建筑设计、微观舞台布局及观众视听感受等设计理念与特色手法展开对谈,从特色装饰玻璃砖选取使用、整体适宜得体的建筑设计策略、四合院风貌协调及功能利用、北京历史文化积淀与文化空间创新、剧场舞台设计和观众感受、装饰变化及光影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各位专家结合自身专业研究与曾前往北京国际戏剧中心观剧、游览的亲身体验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是当代优秀的建筑设计实践。

最后,田林所长在总结发言中表达了对胡越大师团队长达20年的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创作历程的钦佩,赞许了其在建筑及周边环境协调、剧场现代性及文脉传承融合、多元空间需求考量等方面的实践成就。未来,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还将继续举办“中国建筑艺术与遗产保护系列论坛”,邀请更多优秀的学者和创作实践者开展学术探讨及经验分享。

编辑:郭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