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1949—1966年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研究》

时间:2023-10-13


著作简介

对1949-1966年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的研究,既是对当代舞蹈批评的原点回溯,更是对当下舞蹈批评话语的启示与反思。作为中国当代舞蹈批评话语的肇始与奠基阶段,该时期舞蹈批评话语的发展意义深重。本专著旨在以翔实的一手资料对舞蹈批评话语做深入剖析,通过对大量批评文本的爬梳与细读,尽可能客观地还原该时期舞蹈批评的整体话语风貌。

舞蹈批评话语中所包含的观念与倾向,总是处于社会与时代的流动中,并与某一时期的权力话语体系密切相关。作者试图通过梳理该时期舞蹈批评话语的生成语境、发展轨迹、模式化样态、语体特征、政治美学阐释等,探究其功能、价值与所发挥的实际效能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状态,如果没有,原因是什么?以期揭示舞蹈批评话语与社会、政治、历史之间的复杂关联,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舞蹈批评话语的建构方向、观念转型及身份认同。

1949年至1966年的舞蹈批评话语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为底层方法论,烙印并继承着传统文脉的精华,肃清并统一了近代与现代舞蹈批评话语的杂乱与纷繁,在国内外政治与文化语境的规约下,完成了中国当代舞蹈批评话语体系的最初搭建,同时实现了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的民族身份认同。直到半个世纪以后的今天,中国的舞蹈批评话语依然在“十七年”时建构的框架、体系下不断丰富、完善。对于十七年间舞蹈批评话语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从根源上寻找中国当代舞蹈批评话语的症结所在,更为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的未来发展提供真实可依的学理支撑,在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当下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切实践行着民族文化复兴之理念。

本书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出版。


目 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载体与方法论构建

第一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前置理论与媒介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方法论构建

第二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生成来源

第一节 传统文脉的话语传承及烙印

第二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话语变革

第三节 延安革命文艺话语的延续

第三章 舞蹈批评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

第一节 从革命战争语境到和平建设语境的过渡

第二节 政治环境与文化语境

第四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体系建构

第一节 舞蹈批评话语体系的建构基础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模式化样态

第五章 舞蹈批评话语的民族身份认同

第一节 舞蹈批评话语中所涉及的主流创作方法

第二节 舞蹈批评话语中的辨析与争鸣

第三节 舞蹈批评的话语风貌及语体特征

第四节 舞蹈批评话语的政治美学阐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毛雅琛,艺术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本科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硕士、博士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曾于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从事军旅舞蹈研究及教学近十年。主要从事现当代舞蹈史、舞蹈批评及理论研究。

已出版国家艺术科学“十五”课题和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中国人民解放军舞蹈史》(第二作者)等专著,独立撰写的论文《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当代话语表达——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述评》被评为“北京文艺评论2022年度推优活动”优秀作品。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8项、自治区重点项目1项、学院级项目12项。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四十年纪念(1980-2020)》副主编,在《舞蹈》杂志连载独立撰写的《中国舞剧:好好活着》(一、二、三、四),《1958-2018:<舞蹈>与中国舞蹈》(上、中、下)等系列专题,并在各类期刊发表学术文章五十余篇。


出版信息

书名:1949-1966年中国舞蹈批评话语研究

作者:毛雅琛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字数:30万字

ISBN:9787503971693

编辑:郭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