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党史主题经典美术作品学习活动】袁元、季承禹《敦煌女儿》

时间:2021-07-21

编者按: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研究生院的师生和近年来的优秀毕业生,围绕党史主题的经典美术作品,以一画一评的形式,每幅作品配以一篇扼要的专业评论文章,从历史背景、表现方法、风格语言、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阐释和解读。

我们将陆续推出这些图文互证、丹青映史的优秀党史学习成果,全面、立体、形象地呈现出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伟大征程,展现出艺术家在党的指引下开展美术创作的优秀成果。


敦煌女儿  袁元、季承禹  油画  220×220cm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袁元、季承禹合作的油画《敦煌女儿》是以真实人物樊锦诗为原型创作的一幅人物肖像画。1963年7月,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到甘肃敦煌,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文物事业中。樊锦诗扎根大漠,用半个多世纪的执着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为中国敦煌石窟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弘扬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极大地推动了敦煌石窟文化的考古研究,提高了敦煌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被誉为“敦煌的女儿”。她以敦煌为故乡,不顾环境艰苦,不断探索创新,无怨无悔,甘于奉献,这是一个考古学家的初心与坚守,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担当。

这幅肖像画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樊锦诗为祖国默默奉献一生的个人形像,还歌颂了其背后无数的中国知识分子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画面描绘了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的工作场景,背景是敦煌著名的254窟《萨埵那太子本生故事——舍生饲虎》壁画,壁画的内容暗合樊锦诗为敦煌事业奉献半生的故事。作品通过油画刀在亚麻布上抹、刮、擦等技法,形成厚实丰富的表面肌理,十分契合敦煌石窟壁画所特有的斑驳效果,使人物的形象融入壁画大环境中。作者将人物的精神内涵以纪念碑的方式定格于画布,凸显出樊锦诗刚毅坚强的性格特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知识分子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楷模形象,歌颂了他们为祖国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樊锦诗曾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这是一代大学生的共同志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青春年少到知天命之年,樊锦诗把自己的大半生都驻留在大漠戈壁,与莫高窟一同抵挡岁月的侵蚀。在千年敦煌面前,她笑称自己不过是个“小后生”,而这样的“小后生”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上还有很多很多。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先锋模范,他们恪守信念、勇于担当,他们代代相传,坚守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推动考古事业不断繁荣的今天,樊锦诗视保护敦煌为一生的使命,至今仍然兢兢业业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她无疑是文物工作者的榜样,无疑是广大中国共产党员的典范。(撰稿者:张琴玉)


画家简历:

袁元,1971年生于江苏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季承禹,1992年生于江苏常熟。201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基础部,获硕士研究生学位。


(来源:“美术观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