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孙 萌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电影学博士,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从事电影历史与理论、电影美学研究。已出版专著《作为精神史的电影史:中国电影中的诗性传统1930—1949》《电影文化与诗学》《“她者”镜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在细语中呼喊》《蜕变与新生:艺术驱动下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及诗集《绿色熟悉我的声音》,专著《“她者”镜像:好莱坞电影中的华人女性》荣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2011-2012年度学术专著一等奖,专著《作为精神史的电影史:中国电影中的诗性传统1930—1949》荣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2019-2020年度学术专著一等奖。



作为精神史的电影史:中国电影中的诗性传统1930—1949

本书凝聚了作者20余年对中国电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也代表了作者对中国电影如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作者在书中倡导电影文化中的诗性精神,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史中,别开生面地挖掘出蒙尘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诗性电影精神之基因,展现了中国早期电影的神采与风骨,探究了这一时期电影诗性精神的生成过程、表现形式,以及它与时代、文化、环境、历史诸关系的特征,从中揭示了中国电影史的正根和正旨,对当代中国电影文化的诉求,给出了回到诗性传统源头走向诗意未来的回应,将给中国当代电影面向世界,赋予长足的启示,对中国气派电影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本书第一部分为“电影诗学导论”,系统梳理、研究了本书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维柯的“诗性智慧”,亚里斯多德与施塔格尔的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电影诗学,帕索里尼的诗的电影,多宾与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诗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中的诗性,对“诗性”的概念、本质及分类进行了系统阐释,对诗性电影的内涵、电影的诗性与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描述。第二部分为“走向诗性的电影”,深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史,对那些电影史上被忽略的、对电影艺术有特别贡献的导演和作品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早期电影人在创作实践中彰显了对自由、平等、美善的呼唤,为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以及人性表现等方面的深化与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这一时期中国诗性电影一方面向欧美电影学习、借鉴,一方面大量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素养,形成了富有东方韵味的中国式的电影艺术形态。深度解析了发现的六种诗性存在形态:诗性写实主义电影、诗性浪漫怀旧电影、诗性表现主义电影、诗性喜剧电影、诗性悲情史诗电影以及诗性写意电影,这些电影以强大的精神性与独特的生命力构成中国早期电影的风骨,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电影独特的魅力。

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涉及中外电影史、电影理论、诗学、美学、文化学、思想史等,走向一条贯通理论阐释、历史研究与本体研究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虽然选取了断代电影史中的诗意性状研究,但本书一直着眼于宏观的、整体的电影文化艺术的思考,并且在中外比较研究中开拓新的疆域。本书从诗性美学的角度,挖掘出中国电影史学的另一个世界,即超功利、超现实、超理性的人文艺术高地,彰显了电影的无限生机,为中国电影面向世界创造了一种自由之境,展现了电影理论批评研究新的转机。本书荣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会奖”2019-2020年度学术专著一等奖。

本书由商务印书馆2020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