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王巨川

1973年出生于哈尔滨,祖籍山东。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0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学位。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后,韩国釜山大学客座教授,《当代诗词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文化哲学研究。著有《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2015)《远方的缪斯与诗感空间》(2019)《汉译的风景:1937-1945外国话剧单行本出版考录》(2020),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求是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主持教育部、文化部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大项目1项。



远方的缪斯与诗感空间

在西方宗教文化里,有个词叫“神谕”。中国也有,我们称为“谶语”,佛教中则唤作“佛偈”。意思虽有些微差别,但大同小异,皆是来自彼岸世界的某种暗示性或隐喻性的话语。也就是说,无论在哪个民族的认知系统中,其实质都是一种语言或语言的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作为一种最纯粹的语言艺术,与神谕便有了相通的地方。所以,对诗歌的解读最难,也最是费力不讨好。因为你无法与诗人同时同地获得和他完全相同的情感体验,却要在他有限的分行文字中窥出真相来。这是对解读者洞察力的考验,更是对其生命意识和耐力的考验。我想,在这个过程中,解读者“劳心”的程度一点也不会比诗人小。

《远方的缪斯与诗感空间》做的正是这“解读者”的活儿。其中,现代白话新诗自然是其着力阐述的方向,但对旧体诗也有涉及。应该说,本书是在新旧体诗转换的时空框架中来观照新体诗的。自然,坐标也是有的。那便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散文体文学样式的最核心的支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神性的,形而上的,终极意义的价值取向”。

本书由北岳文艺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