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林 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美学专业,主要从事美学与电影美学研究,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国家一般项目《电影创作展现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代表著作有《灵魂拷问——伯格曼哲思电影之美》,译著《情绪的语言》,合译著《环境与艺术:环境美学的多维视角》,在《社会科学战线》《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


中国电影“道艺合一”的传统精神——中国电影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关联性研究

中国美学重在超越感性,强调艺术展现真实的生命体验与精神境遇,而不是描摹客观事物本身。艺术的旨归为生命的意义世界,重在表达和启示人对生命和宇宙大道的体悟,故崇尚‚道艺合一‛。在这种美学精神的影响下,中国艺术创作形成了‚由艺臻道,以道统艺‛的传统,绵延在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尤其体现在于‚美善相济‛的中国伦理电影一脉及‚替天行道‛的中国武侠电影一脉。纵观此两种典型的中国特色的电影类型发展脉络与兴衰,可以得出:电影创作展现中华美学精神,须以具有普遍意义的‚道‛与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和内核,失‚道‛或偏离‚道‛,便失去艺术品格,沦为释放私欲的商品;电影创作须以‚感‛体‚道‛,运用声画复合的电影叙事生动活泼地表现人人都具有的人性,体现自由、平等、公正、仁爱、诚信、友善等人类普遍性的公义、公理,以美触动和激起人真挚的、深刻的、高尚的情绪,启迪人对生命和‚道‛的思考,否则将降格为说教工具,失去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本文发表于《长江文艺评论》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