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安丽哲

 艺术学博士,民盟,河北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研究。专著《性别•服饰•遗产——苗族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该书获得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三届“三个一百” 原创出版工程(人文社科类)奖),已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港澳台等地的公开出版物发表四十多篇在艺术人类学领域里有影响的论文。



谈清代景泰蓝纹样的种类与文化涵义

景泰蓝的纹样多参考于其瓷器、漆器等其他他手工艺的传统纹样造型。这些传统纹样多带有传统寓意,展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由于景泰蓝的特殊工艺方式,使得其对于纹样的题材以及造型的方式有了比较独特的偏好,最常见的纹样种类有瑞兽纹、植物纹、昆虫纹与动物纹。

本文发表于《创意设计源》2019年第3期。



“景泰蓝”从广义上来说是对金属胎掐丝珐琅工艺及其制品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是2006年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手工艺之一。关于景泰蓝起源于何时何地,业内多有争议,一说为景泰蓝诞于商代,一说为景泰蓝产于唐代,还有一说为元忽必烈西征时,自西亚传入中国。然而大家观点较为一致的是,明代景泰年间景泰蓝的技艺已非常成熟,开始在宫廷内部盛行,又因制作景泰蓝的底色多为天蓝、钴蓝、宝蓝等蓝彩珐琅釉,于是得了“景泰蓝”的名称。

一、清代景泰蓝纹样研究的基础

清代是景泰蓝烧造的一个高峰期。有句俗话叫,“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讲的就是景泰蓝的价值,明代晚期与清中早期,景泰蓝是御用烧制,只有宫廷可以使用,明代少府监,清宫造办处“珐琅作”专门制作景泰蓝。在清同治年以后,经济衰退,国库亏空,宫廷已不能继续供养专门的景泰蓝工匠,出宫后的景泰蓝工匠,由于市场的求,创办了多家作坊,如老天利,德兴成,远古斋,志远堂等。由于景泰蓝雍容华贵,色彩明艳,非常符合西方人的审美,此时随着列强入侵,美、英、法国的商人在北平设立洋行,抢购景泰蓝。京城中的古董店更是无景泰蓝不敢称为店,随着市场需要的增加,又出现了大清工艺局与印铸局等官营作坊,主要用于出口。建国后,北京市成立了工艺美术品总公司,对包括景泰蓝内的特种工艺品进行统一管理。在1956年,40多家珐琅工厂、作坊合并组成公私合营北京珐琅厂,1958年起,转为国营厂,开始扩大生产,主要用于出口[ 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供稿:《珐琅厂及京珐景泰蓝的发展变迁》,时代经贸,2010年6月,第34页。]。这个过程一直从清代中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景泰蓝也逐渐成为西方富裕阶层家中的必备的装饰品及日常用品。大量的景泰蓝作为手工艺品被出口到西方,为我国近百年来的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反观国内,景泰蓝很少出现在民间,这是由于景泰蓝早期是御用之物,民间被禁止制作与使用,而清末民国景泰蓝即使流落民间,然而作为宫廷手工艺的景泰蓝繁工贵料,即使富裕的阶层也难以承受,于是景泰蓝成为了一种民间较为罕见的藏品。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20年以来,景泰蓝收藏在国内的兴起,大量清代民国包括出口创汇期的景泰蓝被华人从世界各地购买回来,这也为当代学界对当时景泰蓝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二、影响清代景泰蓝纹样造型的三个因素

相比于瓷器或者漆器等其他传统手工艺,景泰蓝的历史并不长,景泰蓝的纹样也多参考瓷器以及其他器物上常用的各种传统纹样。这些传统纹样多带有传统寓意,展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不同的工艺方式造成了艺术表现的不同,这也使得不同的工艺类型有着对一些纹样的偏好。景泰蓝制作工艺的全部工序多达108道,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烧窑、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依照景泰蓝的工艺特点和胎质及珐琅表现方式不同,可分为四种: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狭义上的“景泰蓝”即掐丝珐琅,多以紫铜为胎(少数是金胎或者银胎),用镊子将扁紫铜丝掐成各种图案,再蘸白芨粘于铜胎之上,在其内充填各色珐琅料,后入窑经多次高温煅烧,再经打磨、鎏金而成。在本文中所探讨的纹样主要是狭义上的景泰蓝,即掐丝珐琅。影响掐丝珐琅的图案造型主要是三个方面,首先是造型实现的方式。景泰蓝纹样造型通过红铜掐丝完成,即用小钳子将铜丝弯曲成指定的图案,这样的造型方式对于图案就有了要求,如无法完成特别复杂的图案,所以景泰蓝在纹样取舍上,最多使用的是植物,其次是动物纹样,人物造型则最少。这种造型方式在风格上有了一定特征,以至于在西方,景泰蓝纹样常常被称为“卡通”图案。第二是色彩表现的方式,景泰蓝的色彩表现主要通过珐琅料。早期的珐琅料是进口的天然矿石和半宝石,非常名贵且种类较少,工匠在对图案造型题材的选择上需要依据其主要色彩的表现力。第三是造型的载体限制,即景泰蓝的器型,景泰蓝在乾隆时期已经被广泛运 用于各种宗教用具与生活用具,大到香 炉、冰錾,小到文房用具等等,器型不同,用以展现纹样的空间就不同,器型对于纹样的结构也有着制约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景泰蓝的釉料和工艺都发生了变化,这些纹样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过也正是由于釉料和工艺的改变,相同主题纹样的器物也展示出不同的风格和风貌。目前学界对于传统纹样的探讨主要集中于瓷器纹样或者服饰刺绣、石刻木刻、剪纸等类别上,鲜有讨论景泰蓝的传统纹样的,这也是基于清代景泰蓝在国内的罕见程度。笔者以大量国内外存世的清代景泰蓝实物为基本对象,结合历史文献,将此时期最常见的景泰蓝纹样的类型以及文化涵义进行概括与探讨。

三、  清代景泰蓝常见纹样的种类与文化涵义

清代常见的景泰蓝纹样从造型方式上主要分为两种:主体纹样与配纹。很多景泰蓝往往主体纹样相同,而配纹却不同。如果从题材内容划分的话,则主要有以下几类常见纹样:瑞兽纹、植物纹、昆虫纹、动物纹。

 (一)瑞兽纹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瑞兽有龙、凤、白虎、麒麟、貔貅等。然而在存世的清代景泰蓝器物中,最常出现的龙纹,其他瑞兽的纹样并不常见。我们知道在龙纹在我国封建社会是有禁忌的,是皇权的象征,普通百姓并不能随便用,然而清代却有大量龙纹景泰蓝存世。究其原因是两个方面,首先是逾制自古就有,明文记载的龙纹禁令是唐代的“舍宅车服器物违令”,到金代明确将龙纹列入禁忌制度,再到明清时期的繁复、苛刻的禁忌制度,然而历代贵族中僭用龙纹的非常多,民间则是上行下效,逾制的事情一直有发生[ 翟晓强:《政治律令视野下龙纹功用的演变》,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其次清后期国力衰败,制度崩坏,且民间作坊以及清政府的官营景泰蓝作坊主要用于出口,以顾客需要为先,于是龙纹景泰蓝成为当今清代景泰蓝中的常见纹样。

从表现形态上讲,常见的清代景泰蓝龙纹有正龙、行龙(游龙)、腾龙,而降龙,云龙,草龙等造型的龙纹则较少出现。正龙的特点是龙头平视前方,颏下常有一个火球,龙身如盘绕踞坐, 故也称为坐龙,威严肃穆,象征着天下承平,稳坐江山的意思(见图1)。正龙图案搭配云纹以及以多层重叠、旋转弯曲的曲线造型出现的平水纹以及五彩云纹,表现龙翱翔于云海之间,又起到众星捧月的视觉审美效果,这样的纹样又称为海水云龙纹。腾龙的特点是龙的头部在上方,整体形态呈上升的趋势。一般和云纹混合应用,常搭配由波涛翻卷的海浪,以及三块挺立的岩石组合而成的江水海崖纹(海水江崖纹),寓意为福山寿海,同时也有“江山一统”和“万世升平”的涵义(见图2)。行龙一般分为侧面龙和回首龙,侧面龙的特征是,双龙龙头相对,龙首呈现侧面,两个龙首追逐中间一个带火焰的龙珠,构成双龙戏珠的画面(见图3);而回首龙则常常以单只出现(见图4),龙首为半侧脸,身体扭动,口吐龙珠,显示出生动的画面。行龙纹搭配常见的纹样仍然是平水纹以及云纹,展现出龙行天下的气势。清早期的龙头较小,非常凶猛,气势十足,而到了后期,龙首变大,身体变小,凶相已去,也显示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将清代景泰蓝的龙纹的造型与同时期的瓷器与服饰比较发现,景泰蓝龙纹造型多参考自服饰纹样的造型。

(二)植物纹

在清代景泰蓝的装饰纹样中,最常见的植物纹有缠枝纹、忍冬纹与百花纹。其中缠枝纹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景泰蓝传统植物的装饰纹样造型,主要来源于瓷器上的纹样设计。缠枝纹是由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因其图案结构缠转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明代又将其称为“转枝”[ 于剑:《青花缠枝莲纹的起源及审美》,中国陶瓷,2006年第4期。]。缠枝纹其实是一种统称,从造型上细分的话可分为转枝纹(图5),连枝纹或勾连纹(图6)。由于初始的缠枝纹的构图原理是将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将花卉瓜果与叶子点缀其间,并作二方连续展开,形成连续缠绵的样式,然而这样的造型方式只适用于狭长的创作空间,并不适用于宽高的空间,在乾隆时期,连枝纹大量出现了,它与最初的缠枝纹不同的是不需要所有的根脉链接,仅需相互勾连即可,这为其上下延展创造形成了方便条件。从表现形态上讲,清代景泰蓝器物上的缠枝纹主要有“缠枝宝相花”,“缠枝莲纹”,“缠枝菊花”,“缠枝牡丹纹”,“缠枝四季花纹”,“缠枝葫芦纹”,在这些清代景泰蓝上的缠枝纹中,存世量最多的则是“缠枝宝相花”。

忍冬纹也是清代景泰蓝纹样中常见的一类,常以纯色或者五色纹样出现,忍冬纹是东汉末年传入的一种异域植物纹,具有“生命之树”的象征意义,同时又具有“净土”的含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壁画与石刻雕塑中非常流行[ 诸葛铠:《‘忍冬纹’与‘生命之树’》,民族艺术,2007年第2期。]。清代景泰蓝上的忍冬纹已经脱离了写实的风格,常常呈现左右对称,并搭配婉转的螺旋纹,看起来非常灵动轻巧(图7)。

百花纹又称为满花纹,万花纹,万花堆,万花献瑞图,始见于清景德镇窑的粉彩瓷器,流行于乾隆、嘉庆时期清代景泰蓝纹样中,百花纹非常常见,百花的图案包括牡丹,菊花,茶花,兰花,荷花,百合,梅花,海棠,芍药,月季,牵牛花等纹,造型特征是百花繁密不见底色,俗称“百花不露地”,寓意是百花呈瑞,盛世升平。清代景泰蓝百花纹样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银黄万花图案,即花朵造型各异,而所有花朵色泽单一(图8);另外一种是色彩各异,每种花朵有相应的颜色(图9)。

 (三)昆虫纹 

清代景泰蓝的昆虫纹主要有三种,蝴蝶纹,草虫纹还有花蝶纹。其中,最常见的昆虫纹样是蝴蝶与花卉组成的花蝶纹,又称蝶恋花(图10),该类图案展现出蝴蝶在各种花卉之上翩翩起舞,表达了对男女情爱的赞美,带有蝶恋花纹样的景泰蓝的艺术特征是非常华丽,金线显现的五彩蝴蝶飞舞在大朵牡丹花或者菊花之上;其次才是带有蝉、蜻蜓、蟋蟀等昆虫的草虫纹,草虫类纹样往往不会单独出现,而是与鸟类或者花卉构成一些带有传统寓意的吉祥图案(图11);单纯的散点式的蝴蝶纹多见于画珐琅,较少出现于掐丝珐琅器物中。蝴蝶的“蝴”字通“福”音,所以这种飞满蝴蝶的景泰蓝器物也是蕴含着福气到来的寓意。景泰蓝昆虫纹的造型和组合方式也主要来源于传统瓷器。在明代青花瓷、五彩瓷、斗彩瓷上,蝶恋花的纹样就十分流行。

(四)动物纹

在清代景泰蓝的纹样中,动物纹比昆虫纹的种类要多很多,最常见的有鹤纹,鹭纹,鱼纹,蝙蝠纹,鼠纹,喜鹊纹等等。这些动物纹与花卉纹、瓜果纹或者植物纹组合,形成传统题材的组合纹样。如由鹭与莲花组成的一路连科纹,寓意学子可以顺利通过科考,金榜题名(图12);数条金鱼构成的金玉满堂纹,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图13);有葫芦和葫芦藤组成的象征子孙绵延的万代长春纹(图14),还有象征家庭和睦,夫妻恩爱的双燕图案(图15),象征福寿双全的仙桃蝙蝠纹(图16)等等。这些纹样造型广泛取材于各种百姓的日常装饰中,包括剪纸,木雕,石刻,建筑上的传统题材。

    除了以上提到的纹样外,还有山水纹,人物纹,器物纹和文字纹等等,然而这些纹样对于掐丝珐琅来说,造型难度很大,所以并不占主流,在此并不赘述。景泰蓝纹样经常要根据器型,调整造型的方式,从而也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例如景泰蓝瓶,能够进行纹样造型的部位有三个地方,即瓶脖,瓶腰,瓶肚。常见的纹样组合方式是瓶脖部位万年不变的缠枝宝相花,瓶腰部缀满芭蕉叶纹,瓶肚上造型区域较为宽裕,所以就有各种主题纹样,如龙纹,喜鹊登梅,蝶恋花,一鹭连科等等,再搭配各种相应的万字纹或者云纹形成整体图案;再看景泰蓝盘,是一个正圆的造型区域,较为通常搭配的纹样有正龙纹,连枝纹,蝶恋花纹等等主题团花纹样;如果器型是笔洗,则有了两个表现图案的地方,即笔洗的内侧正圆部位以及笔洗外侧的条形区。笔洗内侧选用各种主题团花纹样,而笔洗的外侧就可以用该主体纹样的二方连续或者对称的方式出现。最典型的是龙纹笔洗,龙纹笔洗的正面是正龙,而外侧则是追逐龙珠的两只游龙。

四、总结

中国景泰蓝从19世纪后期起,成为西方人非常欢迎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然而他们购买中国景泰蓝的最大原因是其装饰性与审美特征符合他们的需要,而蕴含在这些中国传统纹样中的深层涵义并不被他们所知。然而中国人的构图与审美观却通过这些纹样造型与西方文化发生了相互交流,从清代纹样造型我们可以看到,景泰蓝以独有的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以及文化精神,通过大量的外贸出口,与西方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在全球化的今天,景泰蓝这种工艺瑰宝获得新的发展,它极具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内涵,也势必随同器物本身,在世界文化舞台中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