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赵欣歌

1970年11月生,山西大同人。美术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早年从事艺术教育和书画创作,并以传统画理与现代画学的关系为研究重点,并持续关注艺术创作与艺术思潮的内在联系,对于艺术与文创方面的实践多有感悟。本人一直坚持书画实践,擅长山水人物,希望将多年来的创作成果与学术研究有机整合。出版有《中国绘画二十讲》、《空间精神遗产》、《文物与艺术史》等专著。


皇权神授·宫殿寺庙研究

历朝历代建筑的宫殿、寺庙由于战争、地震、人为的损毁,现在留存下来的不及万一。本书所介绍的这些建筑都是保存下来的精品。由于中国建筑在古代属于土木工程,从事建设的又多是无名工匠,所以,通过记载来了解古代建筑的情况十分不易。对建筑历史的研究,只能通过一些相关的记载,或者其他文献、图画来完成。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专门机构和组织的出现,尤其考古工作的开展,对不同朝代的建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和系统的勘探,为研究解决了许多历史难题。诸如不同朝代国都的方位、规模和建筑形制等等,尤其是城市遗址的发掘,印证了许多记载中的不足,也完善补充了人们的认识。

近20年来,本人多次到各地采风或者调研,每每遇到一些文物古迹,往往很有兴趣进行探讨,除了对建筑的大布局的关心,对于一些细部的装饰也流露出了深入研究的偏好。其实,外出各地寻古访幽,结合自己的知识,了解山川名胜,洞察人文情怀,画画写生,品味各地的风俗民情,确实不亦乐乎!本书所论及的许多代表建筑,不论宫殿建筑,还是寺庙建筑,有些已变成纯粹的艺术品,如故宫、王府;但也有些依然发挥着实用性,如伊斯兰教清真寺、藏传佛教寺院。当代建筑由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大量使用,建筑本身所负载的精神属性越来越让位于建筑本身的审美追求。同时,建筑的世界化和国际风也使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有磨灭的倾向。

宫殿寺庙的建筑发展,经历了长期的积累,作为写作对象,需要洞察其背后的精神属性和社会价值,并以宏观的视野和历史的发展来研究,或许对当下更有意义。当代许多城市大力恢复古城的建设和著名古建的风貌,本书就是希望能给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些知识和研究成果。由于古代建筑对原材料和传统技术的要求极高,现在的仿古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现代建筑的躯体和古建的外壳,已经与传统的建筑模式大相径庭。不过,如何保存传统建筑的精粹,结合现代的材料,并给当代人传达出化古出新才是更有意义的。

本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