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杨莽华

建筑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和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著有《闽南民居传统营造技艺》、《欧式建筑细部设计法则》等专著,主持多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关于洛阳河南府文庙文物保护规划的基本思路

发表于《建筑艺》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8年12月出版。河南府文庙历史悠久,建筑群中保留有从元代至清代的多座建筑。尤其是戟门,其结构表现出很多金、元时期建筑的特征。河南府文庙的建筑风格既有官式建筑的特点,又具河洛建筑地方特色。整个建筑群庄严宏伟,风格独特,是研究中原传统建筑的重要实例。河南府文庙自古以来就是洛阳老城的文化中心。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宣传与利用,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真实、完整地保护河南府文庙的全部历史信息及文化价值;合理统筹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文物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合理建设周边环境,恢复历史风貌,带动地区与区域的相关产业与经济发展;注重文物保护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和谐共存与良性互动。


洛阳河南府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有效保护河南府文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提高遗产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对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遗产的研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合理、适度地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而制定保护规划。

1.现状概况

河南府文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文明街 18 号(中段),始建于金元时期,后代屡有增 建和重修,现保留着从元至清代具有不同特征和风格的建筑,是一组丰富的建筑艺术宝库。文 庙由南向北呈台阶式上升,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依中轴线对称而建,现存建筑有戟门、掖门、 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面积 1166.8 平方米。庙内还存有下马碑、石狮、柱础、云龙纹御路、 重修府学碑、遗存残碑等十分珍贵的石刻文物。类型为古建筑; 保护级别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2006 年 3 月。

文物本体构成 河南府文庙的文物本体包括文物建筑、文庙格局、文物遗迹以及各种附属文物。文物建筑包括戟门、掖门、大成殿及月台、明伦堂。

 戟门为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厅堂式建筑,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彻上露明造,单檐悬山灰瓦绿琉璃剪边屋顶。戟门檐柱有明显的生起和侧脚,柱头 有卷杀。前后檐柱施精雕覆莲石柱础。室内两中柱间有屏门,其下柱础为简单的方形块石。墙 裙肩砌砖十三层,用青砖干摆砌筑,墙体有明显收分。前后檐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重拱计心造, 补间铺作为真昂,昂下刻假华头子,昂后尾斜向上挑起承下平槫;柱头铺作昂后尾平出承耍头和三椽柎。补间铺作当心间两朵,东西次间各一朵。室内中柱较檐柱稍高,上承隔架铺作,正 中间一朵,为米字形斗拱,斗拱硕大,作工精美。中柱柱头斗拱承托上部插柱,三椽柎搭在前、 后檐及中柱柱头斗拱上,且向内一头砍杀后插在插柱中;两椽柎一头搭在三椽柎承托的蜀柱之 上,一头砍杀后插在插柱中。插柱柱头承一圆一方双栌斗,上托平梁。平梁之上为蜀柱,上顶 脊槫,脊槫两侧有叉手支撑。以上做法较符合宋元时期建筑的特征。

掖门位于戟门东西两侧,坐北面南,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建筑。平面基本呈方形,面阔一间,进深一间。梁架采用较简洁的圆檩、圆枋叠加而成,檁枋两端直接搭于墙体之上。两掖 门做工较为简洁,具有清代建筑的特点。

大成殿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大成殿由大殿及月台两部分组成, 总平面呈“凸”字型,月台高 1.43 米,宽 17.58 米。台前正中由御道和东西两道台阶组成,御道镶嵌长 2.30 米,宽 1.50 米的浮雕祥云二龙戏珠青石板;月台东西两侧也分别设上下踏道。主体建筑大成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五间,通面阔 17.80 米,(其中明间面阔 4.60 米,左右次间各面阔 3.36 米,左右稍间面阔 3.24 米);进深明间为三间,山面为四间,通进深 12.875 米。 大殿檐柱由下为方形上为鼓状的石柱础承托,柱身带有明显的升起和侧角。大殿斗拱有角科、 柱头科、平身科三种,均为五踩双下昂式。平身科的分布为前、后檐明间各 2 攒,左、右两次间各 1 攒,左、右两梢间各 1 攒;两山为每间各 1 攒。其做法有两种,一为五踩镏金斗拱,一 为五踩斗拱抱头梁后尾插于金柱内。其中,前者的做法具有较典型的清官式建筑特点。建筑梁 架为彻上露明造,金檩支撑五架梁,上立瓜柱,瓜柱上为三架梁,三架梁上为脊瓜柱,上顶脊 檩,脊檩两侧有插手支撑。檐柱与金柱间用单、双步梁连接。梁枋皆施彩绘。

明伦堂,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单檐硬山灰瓦绿琉璃剪边屋顶。平面呈长方形,现面阔五 间,(据史料记载面阔应为九间)通面阔 16.17 米,(其中明间面阔 3.22 米,左右次间各面阔 3.10米,左右稍间面阔 3.375 米);进深三间,通进深 11.50 米。建筑无斗拱,梁架结构为抬梁式, 檐柱支撑单步梁,上置檐檩,单步梁插入金柱,金柱支撑五架梁和三架梁,三架梁上置脊瓜柱 和脊檩 ,脊檩两侧有插手支撑。

文庙格局:文庙历史格局与演变 河南府文庙始建于金元时期,后代屡有增建和重修。建筑群坐北朝南,由南向北呈台阶式上升,院落内部地坪高于周边街道 2-3 米。据《洛阳县志》载,时至明朝嘉靖年间,文庙是由 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掖门、大成殿、明伦堂、尊敬阁及乡贤祠、名宦祠等多座建筑组 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南侧入口为一座三间牌楼式棂星门,两侧有“河 图洛书”的彩塑浮雕。棂星门南为照壁,入棂星门有一半月形水池,名曰“泮池”,其上有玲珑 拱形石桥一座,桥孔中央刻有“泮池生香”四字。泮池边沿和石桥两边均有雕花石栏,石栏柱 上雕卧狮。过石桥,即子路列戟的“戟门”。 戟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东西各 有一掖门拱卫。戟门北侧为大成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屋顶。殿内设有孔子石碑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夫子之位”。整座大殿置于一个高大的月台之上。大成殿后为明伦堂,史载明伦堂面阔九间,现存则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建筑。在院落的东西两侧, 还有名宦祠、乡贤祠以及东、西廊庑等多座建筑。据传,在整个建筑群的最北侧还有一座尊敬 阁,文庙东墙外亦有文光楼和忠义祠两座建筑。

抗日战争时期,大成殿殿顶前坡西侧曾被炸毁。日军攻陷洛阳后,文庙成为当时的日军警 备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曾拨款对文庙进行简单维修,将大成殿被炸毁的屋面改为青 色小瓦。解放后,文庙被辟为文明街小学,院落南侧一度建有砖混结构的校舍(目前,大部分 砖混建筑已被拆除)。文革期间,文庙的照壁、棂星门、泮池等被砸毁。2000 年 9 月,河南府文 庙(时称“洛阳府文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 3 月, 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文庙开展了维修加固保护工程,文 明街小学被迁出。

目前,河南府文庙尚存的文物建筑有戟门、掖门、大成殿及月台和明伦堂,院内其余建筑 诸如戟门东厢房,东、西廊庑等均为现代复建。院落西南侧保留有一座二层的砖混建筑,目前 被当成管理用房使用,其北侧还有一座小型公共厕所。

文物遗迹包括可能留存至今的照壁、棂星门、泮池、尊敬阁、乡贤祠、名宦祠、文光楼、 忠义祠建筑的基址等。附属文物包括御路纹龙石牌、下马碑、石狮、河图碑、洛书碑、新建学宫崇圣殿碑、 河南府学记碑、重修府学记碑等十分珍贵的石刻文物。

除了文物本体内容,文庙的文物环境包括文庙所在的历史街区,周边文物、历史遗迹等文化环境,地势地貌、植 被水系等自然环境。

2.价值评估

文庙是为纪念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而设立的机构。作为中国特有的祠庙类建筑,文庙布局严谨,规制明确,自成体系。河南府文庙始建于金元时期, 是河南省现存建造最早,规模最宏伟的文庙之一。因而是研究我国文庙祭祀建筑发展与演变的 珍贵样本。

河南府文庙历史悠久,建筑群中保留有从元代至清代的多座建筑。尤其是戟门,其结构表现出很多金、元时期建筑的特征。如:平梁上瓜柱、叉手并用;檐柱有明显的生起和侧脚;令拱上托替木然后承撩檐枋;柱径(44 厘米)与柱高(398 厘米)之比为 1:9,比例较大;补间 铺作使用真昂,昂下颏假华头子,昂后为斜上挑起承下平槫;正心使用压槽枋,令拱托替木上 承撩檐枋;室内中柱使用插柱造等等。因而河南府文庙,特别是其中的戟门就成了研究我国金、 元时期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

河南府文庙的建筑风格既有官式建筑的特点,又具河洛建筑地方特色。整个建筑群庄严宏 伟,风格独特,是研究中原传统建筑的重要实例。

河南府文庙保存有大量的石刻文物,如御路纹龙石牌、下马碑、石狮、河图碑、洛书碑、 新建学宫崇圣殿碑、河南府学记碑、重修府学记碑等,这些石刻不仅造型精美,而且保留了丰 富的历史信息,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开创的儒家学派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学派,其所倡导的思想亦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可以说儒学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 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儒学中的“天下为公”、“为政以德”、“见利思义”、“有教无 类”等思想依然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中原地区最重要的祭孔机构和官办教育 机构,河南府文庙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着“成教化,助人伦”的重要角色。即便步21 世纪,文庙依然将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河南府文庙自古以来就是洛阳老城的文化中心。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宣传与利用, 不仅能够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是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3.整体现状评估

河南府文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文明街 18 号(中段)。文庙坐北朝南,南北长 125.39米, 东西宽 52.60米,建筑面积 1166.8 平方米。

文庙的院内地坪由南向北呈台阶式上升,普遍高出周边街道 2-3 米。

文庙的用地遭周边建筑侵占比较严重。特别是其东北侧曾被洛阳联营纸箱厂的仓库(已拆除)占压,这就使文庙的院落平面呈现出近于“l”形的格局。 目前,文庙的入口为一铁栅栏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大门北侧正对一幢砖混的二层小楼,它曾是文明街小学的办公楼,现在作为管理用房使用。管理用房北侧有一座小型公共厕所。 文庙南端为一小广场,历史上此处曾建有棂星门、泮池、乡贤祠、名宦祠等多座建筑,其中棂星门与泮池毁于“文革”时期,乡贤祠、名宦祠的拆毁年代无从详考。解放后,此处一度建有 文明街小学的校舍。目前,校舍已被拆除,但它的基址仍占压在棂星门的位置上。

小广场的北侧是戟门与掖门。在戟门与掖门的东南侧有一座现代复建的戟门东厢房,其形 制、位置和《洛阳县志•河南府学宫图》中所记载的情况基本一致。

戟门与掖门北侧为大成殿。大成殿建在一座月台上。大殿西山墙处外接一道东西走向的残墙,其上开一月亮门。东侧与之对应的内院墙已被拆毁。大殿的东南、西南两侧分别建有东、 西廊庑,均为现代复建。其形制、位置和《洛阳县志•河南府学宫图》中的记载存在一定的差异。大成殿的北侧为明伦堂。史载明伦堂面阔九间,目前其形制为一面阔五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

4.评估结论 

真实性:河南府文庙的用地范围不能真实再现遗产原有的规模。现有的文物建筑与复建建筑不能真实反映遗产原有的格局。现代复建的戟门东厢房在形制和位置上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能够比较真实地再现其原有 风貌;复建的东、西廊庑在形制和位置上与史料记载略有差别,但基本能够反映文庙的格局与 风貌,因而未对遗产造成破坏。院落内的砖混管理用房、公共厕所、小学校舍基址等现代构筑物(及遗迹)破坏了文庙的 历史格局与风貌,极大地影响了遗产的真实性。

完整性:河南府文庙现有院落范围不能完整涵盖遗产原有的规模。文庙现存的文物建筑仅剩戟门、掖门、大成殿及月台、明伦堂,其余历史建筑已全部消失。 因而建筑群的完整性较差。复建的三座建筑对于恢复遗产的完整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延续性:2000 年,河南府文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4 年,河南 省人民政府对文庙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进行了调整。至此,遗产的边界未再受到侵占。2006 年,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文庙开展了维修加固 保护工程,文明街小学被迁出。上述举措使文庙中的文物建筑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因而遗产 的延续性较好。

5.文物建筑保存现状

文物建筑现状 戟门、掖门、大成殿及月台、明伦堂为文物建筑。

戟门梁架下沉,木构件有横向劈裂,致使木构架不稳定;屋面漏雨严重致使椽板及木构糟 朽,这些问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掖门屋面局部漏雨,部分椽飞糟朽,墙体酥碱;部分木柱下半柱糟朽,这严重影响了掖门 木构架的稳定性。

大成殿屋面渗漏严重,导致大量木构件糟朽,墙体及地面酥碱严重,地面铺砖碎裂严重, 部分木构件下沉等问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明伦堂屋面局部漏雨,部分椽飞、檩条糟朽,影响该建筑的稳定性。

6.主要破坏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对河南府文庙造成破坏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雨蚀、风化、酥碱、虫蛀、植物根系侵蚀等方面。

文物建筑的木构架存在一定程度的歪闪、松动、缺失、糟朽、开裂与虫蛀。上述病害均是 受雨蚀、风化、虫蛀等自然因素缓慢侵蚀的结果,对文物本体的结构稳定有一定的影响。建筑的墙体、台基有断裂、空鼓、酥碱等情况。

建筑表面的油饰、彩画风化严重。 建筑的瓦口有脱落的情况,部分屋面长有杂草。 建筑的小木作糟朽、缺失情况比较严重。

人为因素:对河南府文庙造成破坏的最主要的人为因素是建筑侵占和人为拆毁。上述情况主要出现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2000 年以后,文庙基本没有发生过人为破坏活动。

文庙南侧的文明街小学校址侵占了棂星门的位置;东北侧的洛阳联营纸箱厂仓库基址占压 了文庙的部分院落;西南侧的二层砖混管理用房及公共厕所对文庙的格局与风貌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文革”期间,文庙受人为破坏最为严重。棂星门、泮池在当时被拆毁,大成殿月台上的石栏 板也在当时被毁坏。

其他因素: 文庙地下有多处人防工事,出入口共三处,分别位于东掖门台基的北侧、大成殿月台的南侧以及大成殿的北侧。部分人防工事位于文物建筑下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7.评估结论

现存的文物建筑保存质量较好,基本能够真实反映建筑单体的历史风貌。

8.评估说明

结构稳定性主要依照《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分为四类:

Ⅰ类结构为承重结构中原有的残损点均已得到正确处理,尚未发现新的残损点或残损 征兆;

Ⅱ类建筑为承重结构中原先已修补加固的残损点,有个别需要重新处理,新近发现的 若干残损迹象需要进一步观察和处理,但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

Ⅲ类建筑为承重结构中关键部位的残损点或其组合已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有必 要采取加固或修理措施,但尚不致立即发生危险;

Ⅳ类建筑为承重结构的局部或整体已处于危险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必须立 即采取抢修措施。

9.文物遗迹保存状况评估

目前,照壁、棂星门、泮池、尊敬阁、乡贤祠、名宦祠、文光楼、忠义祠等建筑的基址均 埋于地下,具体位置、规模与保存状况不详。

10.附属文物保存状况评估

河南府文庙的石刻附属文物被集中露天存放在院落东侧。文物的保存状况尚可,但位置均 已发生改变,且保存方式不佳。

11.非文物建筑现状评估

 河南府文庙管理范围内的非文物建筑可分为复建建筑和历史遗留建筑两类:复建建筑包括戟门东厢房和东、西廊庑,共三座。这些建筑修建于 2006 年以后,保存状况较好,体量适宜,形制、布局、色彩与文庙的风貌基本协调。但由于新建建筑与原历史建筑的 形制上有一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误导。

历史遗留建筑为二层砖混管理用房及公共厕所,共两座。这两座建筑在功能上不能完全满 足文庙日常管理的需要,在建筑风貌上亦对文物产生影响。

12.环境评估

内部环境:河南府文庙中轴线上的建筑空间序列保存尚可。但由于历史原因,院落中先后拆除与复建 了一批建筑。这使得文庙的完整性较差,整体格局与清末、民国时期差别较大。

院落中的地面多为土地,其上杂草、灌木丛生,此情况在西北侧尤其严重。 目前,院落中散乱存放有大量建筑材料,并有不少垃圾散落其间,对文物的风貌有很大影响。

大成殿月台东侧露天存放有大量石刻文物,不仅不利于附属文物的保存,也对文庙的风貌 有一定影响。

文庙内有三处人防设施的出入口,对文物安全及建筑格局皆有较大影响。

外部环境:河南府文庙南院墙紧临文明街,北墙以北 50米 为东大街,东墙以东 84米 为道遵街,西墙以 西 36米 为豫路街。

目前,文庙周边正在进行由洛阳政府主导的拆迁工程。文庙东侧、南侧除少数建筑外,已 全部拆除;西侧大部分居民已迁出,民居的拆除工作正在进行中(已拆除约 30%);北侧东大街 临街的店铺保存完好,店铺以南至文庙北墙范围内的居民已迁出,居住区的拆除工作正在进行 中(已拆除约 20%)。

文庙东侧 50米 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妥灵宫。据现存碑记记载:“妥灵宫为曹氏(操)所 建。”因关羽死后,其头颅曾妥放于此故名。现存建筑为清代建造,坐东向西,有门楼三间,通 道一间,卷棚三间,大殿三间,供关羽像。在其南侧约 15米 处有一口古井遗址——四眼井,目 前可以勘察到的历史层为宋代,正在申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东北侧的东大街上有一座钟 鼓楼,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东侧挖出一处窑址,可能为唐宋时期遗址,具体情况尚待考古确定。

13.管理现状

河南府文庙现由洛阳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该机构为洛阳市老 城区文化局的下属单位,是管理洛阳市老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行政职能部门。该机构 2002 年成立。事业人员编制 18 个,实有 18 人。机构内设办公室、文保所、执法中队和环卫所等四个部门。职工文化程度状况为:大学本科学历 5 人,大学专科学历 13 人。

文庙日常安排专职安保人员 2 名。文庙门前和戟门西侧立有两块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标志牌未立。

文庙的文物档案比较齐全。与之相关的学术研究尚有待丰富。

14.基础设施综合现状评估

道路交通:河南府文庙位于洛阳老城区,四周交通比较便利。文庙周边道路为宽度在 4-6米 的老城旧有 街道,人车混行,通行状况一般。尤其是北侧的东大街,街道两边商铺林立,遇节假日易形成拥堵。

电力、通讯设施:文庙电力来自青年宫 110千伏变电站,电信管线来自老城区电信局。电力、通讯线路采取线 杆架设方式,对文庙景观有一定影响。

给排水设施:文庙给水来自九州路和中州东路的市政供水管道。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入瀍东污水处理厂,雨水经边沟、渗井排向雨水排水管网。

消防设施:文庙院内有消防通道,设备有干粉灭火器、灭火缸、水源等。管理人员消防能力有待提升。

防洪措施:文庙地势高于周边 2-3 米,距河道较远,受洪水威胁不大。

环境卫生设施:文庙有旱厕一座,卫生条件一般。院内杂草和垃圾较多,不仅影响文物风貌,且存在较大 的火灾隐患。

安防设施:文庙的外围墙存在多处残损,内院墙几乎完全被拆毁。院内无监视器等安防设备。整体安防能力较差。

防雷设施:文庙无基本的防雷设施。

15.文物利用评估 

河南府文庙未对外开放,遗产基本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在国内,河南府文庙的知名度不高,这与遗产本身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存在较大反差。 文庙院落内比较杂乱,建筑保存情况一般,缺乏最基本的服务设施。目前尚不具备对外展示的能力。

16.文物保护现存主要问题

文物本体现存主要问题:(1)受历史原因影响,河南府文庙的格局保存情况较差,文物边界有待明确。(2)文物建筑的保存状况较好,建筑结构相对比较稳定。但每幢建筑的木构架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歪闪、松动、缺失、糟朽、开裂与虫蛀;建筑的台基、墙体、屋面均有酥碱、开裂与构件缺失的情况;建筑表面的油饰、彩画风化严重;小木作糟朽、缺失情况比较严重。(3)文庙院落中存在很多现代构筑物的遗迹,对遗产的风貌造成很大影响。(4)文庙内历史建筑基址的规模、位置尚不明晰,不利于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5)附属文物露天存放,保存方式不合理。(6)院落内草木丛生、建筑垃圾随处可见,影响遗产的风貌。

文物环境现存主要问题:(1)文庙周边正在进行由洛阳政府主导的拆迁工程,环境非常脏乱。文庙东侧、南侧的民居 基本已全部拆光,西侧、北侧部分民居也已被拆除,遗产周边的历史环境已经不复存在。(2)文庙周边有妥灵宫、四眼井、钟鼓楼等文物,其中妥灵宫、四眼井的保存状况很差,急 需进行维护;钟鼓楼的保存状况较好。

保护工作现存主要问题:(1)保护区划缺少依据,现状保护区划难以满足保护文物本体安全的要求。(2)文庙缺少必要的防雷、防虫害和安全监测措施;防火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围墙有残损 情况。上述问题使得文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文保人员日常的巡视、监测工作有待加强。(4)文物建档与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5)与文物保护相关的工作条例、应急预案等有待制定。

文物利用现存主要问题:文庙未对公众开放,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17.保护原则

依法保护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保护文化遗产资源。

安全性原则:在河南府文庙文物保护工作中,安全性是第一位的。任何保护措施、手段都要以提高文物本体的安全性为核心。

整体性原则:规划将河南府文庙的周边环境、历史遗迹等要素视为遗产文化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地保护文庙本体及周边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有效地保存与保护遗产全面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

可操作性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原则:规划针对现状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探讨遗产保护与文明的发展、管理问题,重视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结合上层总体规划,兼顾未来遗产保护与利用间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准确定位与突出特色的原则:保护规划基于文庙历史价值的特殊性,对保护与利用提出准确恰当的定位。

18.保护工作目标 

真实、完整地保护河南府文庙的全部历史信息及文化价值;合理统筹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文物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合理建设周边环境,恢复历史风貌,带动地区与区域的 相关产业与经济发展;注重文物保护与当地居民生活的和谐共存与良性互动。

19.基本对策 

减少对遗产本体的干预,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安全性、完整性,提高保护措施的科学性。 加强法制程序下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工作流程。 探讨整体保护方式,实现遗产的整体保护。文物保护区划的范围应满足文物环境保护的有效性与完整性。 根据文庙自身特点,研究制定保护的管理条例、适用策略及操作细则。确保定期实施日常

保养,预防灾害侵袭。 合理协调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防止开发利用过度,避免建设性破坏等现象。 强调文物环境保护,周边建设服从文物保护要求,注重文物保护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坚持科学、适度、持续、合理地利用,提倡公众参与,注重普及教育。

20.总体框架 

根据河南府文庙的价值评估、综合现状评估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照规划原则和目标,以基本对策为基础,概况总体规划框架为“保存完整体系,控制存在环境,加强文保理念的宣传普及,合理进行展示。

保存完整体系:河南府文庙建筑群的保护有赖于文物建筑与文物环境的整体性维护,同时与之相关的祭孔 文化、府学文化等无形文化遗产亦是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府文庙的保护应建立一个 包括长期监测、重点维修、日常维护、环境治理、合理利用、法制管理、文保监督等环节的, 以实物遗存为载体,无形文化遗产为内涵的完整体系。同时,应特别注意与文物本体相关联的 非文物建筑及环境的整治。

控制存在环境:规划对遗产、历史环境及其背景环境实施整体保护的思路,强调对周围环境的严格控制,即控制土地利用性质和强度,控制周边的建设性质,实施生态环境涵养和保护。周围环境的控 制以恢复遗产历史风貌为原则,兼顾文物保护与地方发展的平衡,强调历史街区景观的和谐统 一。

加强文保理念的宣传普及:加强文保理念的宣传与普及是提高文庙保护水平的重要手段。只有确保科学的文保理念深入人心,遗产的保护与区域的发展才能取得真正的平衡。

合理利用展示:对河南府文庙进行科学合理的展示,使遗产保护与城乡经济建设相接轨,以文物建筑为载体,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遗产的可持续保护与利用。

21.实施细则 不改变文物原状,实施原址保护,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 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文物遗存本体及其附属文 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或拆除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应提高科技含量,尽可能减少干预,并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 定期实施日常保养,预防灾害侵袭; 对危害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破坏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调查处理,予以拆迁;文物周边环境建设与拆迁服从文物保护规划统一要求,尽可能保留历史风貌;在满足文物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对周边道路市政建设提出建议。 文物保护区划范围满足文物环境保护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实施保护工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考古工作。 考古工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各要求实施。 考古工作计划必须就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文物破坏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鼓励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

22.保护区划

区划现状:2004 年 8 月,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物局豫文物[2004]330196 号文件,划定河南府文庙 保护范围,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文[2004]151 号文件公布实施。保护范围为:东自文庙东厢房东壁向东 6 米,西自文明街小学西围墙向西 6 米,北自府文庙后殿北壁向北 6 米,南自大成殿南壁向南到文明街南街沿。 建设控制地带为:东自文庙东厢房东壁向东延伸 20 米一线,西至豫路街东街沿,北至东大街南街沿,南至文 明街路南沿一线以内为建设控制地带。

当前的保护区划不能包含文物本体的全部范围,本规划将对其进行调整。

区划策略:根据保护内容的不同,区分保护力度,重新划定保护区划,实现对遗产科学、有效的总体保护。

保护区划要满足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保护区划要具有实际管理的可操作性、满足实际保护措施的有效性要求。保护区划要以文物地勘为参考依据。

区划调整依据: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保护文物本体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审核并调整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保护遗产历史环境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要求,审核并调整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

区划调整内容:保护范围为西侧、东侧至文庙现有院墙,北侧至东大街南侧第一进院落边缘,南至文明街向南 10 米处,保护范围总面积 1.08 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为北至东大街南侧,西至御路街东侧,南至文明街南 30 米,东至道尊街西侧及四眼井街。建设控制地带总面积 2.9 公顷。

23.管理规定

保护区划统一管理规定:本规划经批准后,保护区划与主要保护措施应当作为《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详细 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有关保护区划、管理规定和利用功能等强制性内容的变更,必须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规定程序办理。

本规划划定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2007)及相关法律 法规文件执行管理。

河南府文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内的考古发掘、保护工程、建设工程等项目必须遵 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2007)的有关规定,并按法定程序办理报批审定手续。

河南府文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内的考古发掘、保护工程、建设工程等项目必须遵守《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2010)的有关规定,并按法定程序办理报批 审定手续。

河南府文庙保护区划内所涉及的具体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均属本次规划 的下位规划,其规划实施应纳入本次规划。

保护范围管理规定 :本范围内不得进行与文物保护、环境保护和文物管理无关的建设工程,以确保文物遗存整体和所处环境不受破坏与影响。 本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措施无关的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不得进行采矿、取土、采伐、放牧等任何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活动。 本范围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活动,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该范围内保护利用临时设施限建单层,总高度低于 5m。严格按照本规划相关工程管理实施,不得再添加任何无关建筑。 本范围内现有的影响文物风貌与安全的构筑物与设施应限时进行拆除与整治。 本范围内由国家统一划拨,用地性质明确为“文物古迹用地“(a7),由文物部门行使保护与管理权。如需改变土地性质,必须按照相关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 

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本地带内不得建设任何污染河南府文庙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 安全及其环境和谐的活动。本地带内的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履行项目 报批程序,工程设计方案应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报洛阳市规划部门批准。对地带内已有过境道路进行限期整治。 对地带内已有的残损待拆除民居进行限期整治、改造或拆除。 建设控制地带内为限建区,主要作为保护府文庙环境、历史风貌的建设控制区。建筑的风格、色彩、样式均应采用传统式样,建筑檐高限高为 7 米,建筑体量应与文物建筑相协调。 

24.公布保护区划与控制点定位经本规划修订后的四至边界在评审通过后,应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重新公布的保护范围边界应按照相关规定落实界标和标志牌,以示公众。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界限控制点需由地籍测量部门根据图纸现场标定坐标。 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控制点需设置明显的标志界桩。 标志说明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条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保管机构工作规范(试行)》第三章要求执行。任何防护加固措施都不得对遗产造成安全性损伤,不得影响其外观。采用的技术措施必须存档保留。规划范围内的保护工程必须委托具备文物保护工程一级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工程设计必须符合相关工程的行业规范,依据《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履行管理报批审批程序 后方可实施。

25.保护措施与策略

本体保护措施:划定保护区划,制定保护措施,本次保护规划划定的保护区划应尽快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公布,本体保护措施与保护区划中保护范围的相关管理规定相衔接。在制定具体保护措施时,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在保护措施和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具有可逆性的措施。通过科学的保护措施,保证文物在相关条件下,安全稳定;尽可能减少干预,按照保护要求谨慎选择保护技术,所以措施应以延续现状,缓解损伤为 主要目标。以科学研究为依据,尽可能真实、完整展现文物的形制特点。

保护策略:积极制定本体保护措施,提高措施的科学有效性。 采取保护工程措施与预防措施相结合的技术手段,防治自然破坏因素。 加强管理,减少、杜绝人为因素对遗产的破坏。

保护措施规划要求:文物本体的保护措施应在对 2006 年维修加固工程进行科学评估和技术总结的基础上,充分 吸收经验教训后实施。

所有保护措施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对遗产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技术方案必须确 保遗产本体的安全性,且须经文物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批。

制定文物的具体保护措施时,要采取审慎的态度。独特的传统工艺技术必须保留。所有的 新材料和新工艺都必须经过前期试验和研究,证明是最有效的、对古迹无害的以后,方能使用。

保护工程必须委托具有相应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单位进行,方案必须依程序审批后方可实 施。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度和保修制度。

所有保护措施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对文物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技术方案须经主管部门 组织专家论证批准后,方可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