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陶 宏

陶宏,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创作中心主任、三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从事当代油画艺术创作和研究、专著《诗意的交响·朱德群抽象艺术中的东方精神》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兼任:2018年聘任中国林业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18年聘任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教授、2015年聘任中宣部机关书画协会教授、2014年聘任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2012年聘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艺术创作院副教授、2010年聘任四川美术学院商业美术系教授、2009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大学美育:迟迟没有走出的误区

大学美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被纳入大学选修课程,至今已经20余年。1996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并把《大学音乐鉴赏》、《大学美术鉴赏》、《大学影视鉴赏》、《大学美育概论》四门课程作为大学生的选修课程。2006年3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也强调:“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并且,还做了详细的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在课程上,做了较大的调整,从四门课程增加为8门课程:《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但纵观这20余年的美育发展,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效果。从社会到课堂,“美盲”的频现仍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社会现象。


本文发表于《中国美术报》,2018年12月24日



 

大学美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被纳入大学选修课程,至今已经20余年。1996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并把《大学音乐鉴赏》、《大学美术鉴赏》、《大学影视鉴赏》、《大学美育概论》四门课程作为大学生的选修课程。2006年3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也强调:“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并且,还做了详细的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在课程上,做了较大的调整,从四门课程增加为8门课程:《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但纵观这20余年的美育发展,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效果。从社会到课堂,“美盲”的频现仍是一个挥之不去的社会现象。

 为什么大学美育已经进行了这么些年,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总体看,笔者认为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美育课程不受重视。

尽管国家教育部一再提出大学美育课程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被大打折扣。跟中学的艺术课程一样,在大学中,特别是综合性理工大学,艺术课程不啻于中学的音体美课程,属于所谓的“副科”,只能作为主科之外的补充,不仅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甚至在教室和教师上也没有充分的保证。还有很多大学,根本就没有美育课程。

二、师资力量薄弱。

大学美育课程的教师多为兼职,还有很多教师由社会聘请而来,既没有经过美育教学的训练,甚至连基本的美术理论知识还比较缺乏。从教师本身来说,很多人还没有摆正心态,总认为教美育课程只是“小儿科”“副科”,不认真甚至不愿意从事这样的课程教学,而更愿意去教授专业艺术课程。这种情形下,可以想见教学质量的低下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被激发出学习美育知识的兴趣,在课堂上应付,完全没有专业课程学习的认真劲儿。师资力量和教学状况的不如意,直接导致了美育课程教学的质量低下,越教越差,越学越差的恶性循环中。

三、课程设置的偏颇。

这里有两个误区。第一,把美育当做艺术教育。只注重艺术技巧的解读和讲授,有的美育课程几乎成了简单的技巧示范课,而艺术课程中深厚的人文知识并有意无意的忽视了,没有达到美育的作用。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后,只知道一点艺术的技巧,关于艺术方面的人文知识仍然极其欠缺。第二,把美育当做美学教育。在教学中,只讲授美学甚至哲学,脱离了艺术本体,让没有美学基础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教学仍然达不到美育的目的。

大学美育出现的误区,体现为在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师配备的不足与薄弱,其根本问题还是对美育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走出上述的几个误区,无论是课程时间安排也好,还是教师质量也好,都应该提高到跟其他专业课程相应的地位。不能厚此薄彼,草草应付,否则,再过20年,大学美育教学仍然在这样的误区中不能自拔,其结果只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美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