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曹小鸥

设计无国界,但生活有国界,功能之上的设计并不一定是好的设计,而要考虑作为不同地理环境的区域条件,更要关切历史形成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观,甚至生产力的水平因素,贫富差异的分布,以及以风俗为主导的生活系统等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当代设计”的共识。

这些“区域”的因素,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设计发展中,正显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计史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英国胡佛汉顿大学硕士。主要著述:《中国现代设计思想》《新具象艺术》《天工开物图说》《国外后现代设计》《英国的左图右史》《艺舟双楫》《视觉革命——“观看”的现代艺术史》等。主要学术论文:《20世纪中国设计现象观察》《技术美学与中国设计》《传统手工艺的机遇》《设计:另一种启蒙》《设计的伦理学视野》《“制造”的悖论》等。



现代设计的中国“境遇”

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自己特殊的历史路径。在1949年后的前30年"工艺美术"阶段,作为现代设计的"变体",历史局限的"功利性"策略成为主要导向。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产业的重组,现代设计在中国不仅逐步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了"中国制造"梦想与大众生活的改善,同时设计学科得到初步建设。近20年来,由于全球化下经济文化的进一步趋同,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在社会结构的转型中所要面对的关于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生活综合体新格局的再开拓。 

本文发表于《艺术学研究》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