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任 慧

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及当代文化战略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唐时期文学史书写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代唐诗选本整理与研究》以及多项文化部和院级课题。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献》《理论学刊》《社会科学辑刊》等报刊发表文章,并有《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廿七种》《中国廉政史鉴——两汉魏晋南北朝廉政制度》《唐诗评选》校点等著述。



邺下文人集团研究

邺下文人集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色彩极为明显的文人集团。诸多文人于汉末乱世,为实现政治理想,因钦慕曹操威名而汇集邺城。因为良好的文学环境和自身的文学才华,在建安十三年至建安二十五年这十三年期间,以曹丕为文学领袖,以曹植、王粲、陈琳、徐幹、刘祯、应瑒、阮瑀等人为主干,游园宴饮,吟诗作赋,同题共作,书信往来,切磋技艺,探讨文道。文人在丰富的文事活动中,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主要涉及游宴、咏物、赠答、军戎、情爱等五种题材内容,丰富了作品的情感世界,提高了艺术表现技巧,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文学的繁荣进步。

邺下文人集团是建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员构成是建安文坛的主流文人,其文学创作亦能体现建安文学的主体风貌。但邺下文人集团并不能等同于建安文坛,重点即在于邺下文人所体现出的集团性、地域性和阶段性。集团性包括明确的领袖、明显的文事活动以及共同的文学创作经历。地域性和阶段性指曹魏集团立足于邺下的十三年,其时间亦短于建安时期,部分建安文人并未参与集团文事活动,故而邺下文人集团与建安文学(七子)不能一概而论。

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对集团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形成条件、时间、人员组成等方面进行梳理;第二部分结合系年、编年及现存诗文史料,以时间为序,对成员的文事活动进行系统的描述;第三部分将诗文创作的题材作分类研究,重点分析集团文士创作较为丰富的题材,其中涉及艺术特征、创作倾向的探讨与辨析;最后对邺下文人集团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作出评价,并将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给出分析:因为文人集团的形成与存在,王粲等文士的创作同前期有所差别,曹丕、曹植兄弟后期创作亦受影响,促进了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本书由燕山大学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