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吴 南

  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参加编写《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玉器》;撰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士惠:象牙雕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景泰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娘本:唐卡》;编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柳朝国卷》。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关于玉雕、象牙雕刻、景泰蓝、雕漆、花丝镶嵌、刺绣、唐卡、木雕、竹雕、内画、砚刻、陶瓷、紫砂壶等多个门类的传统工艺美术研究论文。参加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活态传承机制研究》。



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活态传承机制研究

自本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逐渐发展兴盛,对传统手工艺术的传承也被社会多方关注。但发展至今,传承人或从业者的技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呈现出产品缺少艺术性、技艺退步、艺徒对技艺的学习不能深入、流于表面、设计与技艺相脱离等多种问题,影响到传统手工艺术的有效传承。这些表象说明现行的传统手工艺术活态传承机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需要予以修正和完善。

建立一套良性、长效的传承机制,不仅是传统手工艺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支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书通过明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认识、明晰对活态传承内容的认识、明晰对活态传承机制的认识,以认识的重建帮助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实现有效的活态传承。

对机制的研究需要通过对各种作用进行的分析、对作用效果进行的审视、对机制所依托的系统的运行状态给予评价,通过将结果和目标进行对比,以分析判断机制的有效性。

机制的构成与发挥作用是系统性的,本书对保障机制有效运行的系统进行了分解,分析确定其中各要素的层级与相互作用关系,明确系统运行所围绕的核心要素,结合抽取出的四个阶段,研究分析各种要素对活态传承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在重新设计构建的机制依托的系统中对各种要素进行调整,使其层级、作用关系和作用方向合理化,以达到实现有效活态传承的目的。

通过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术活态传承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辨明当前活态传承机制失效的原因,厘清影响活态传承机制有效性的关键要素;结合纵向与横向的对比、以及呈现良好状态的代表性地区和典型个案,提出客观、科学的可行性建议和策略,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的制定、完善现行机制和政策更新提出建议,使传统手工艺术的活态传承更具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推动活态传承机制趋向有效。通过增强活态传承的健康、持续发展,更充分地发掘蕴含其中的文化、人文价值,促进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

本书由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