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主任:罗微  副主任:程惠哲、潘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于2005年11月5日,是国内唯一的以文化战略为研究方向的学术科研机构。中心主要职能是从事文化战略、文化产业、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等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的研究,以及文化理论、文化批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中心秉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三位一体的建院方针,整合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术资源,广泛联系国内相关领域的学术力量,推进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研究,为国家文化建设提供学术咨询服务。对现实生活中与国家长远发展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艺术、学术问题,特别是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倡导文化多样化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目前在编人员17名,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6名,具有博士学位者7名。

在我院艺术科研、艺术创作、艺术教育三位一体的建院方针指引下,中心坚持“寻源问道,熔古铸今”的学术理念,强调文化研究的使命在于探寻文化演变的历史之源,叩问文化发展的现实之路,熔炼往昔文化之精华,铸造今日文化之魂魄。中心的标志性色彩为蓝色,表明崇尚大海般的深邃、天宇般的辽阔以及烈火般(火焰中心的最高温度为蓝色)炽热的学术精神——它寄寓着我们的学术研究是冷峻的科学理性与炽烈的爱国热情的高度融合。中心始终注重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在努力推动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与学术交流的基础上,及时把握国际文化战略研究的前沿学术动向,密切关注我国文化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重要现实问题,为国家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咨询。2012年3月,中心被文化部授予“文化部两岸文化研究基地”称号。为了努力探索两岸文化交流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对台文化工作的战略性思考,同时为港澳台文化工作提供咨询服务,中心定期编写《台湾文化动态》,提供给有关领导与机构作为决策参考。

中心成立以来承担了多项国家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2006年8月1日,全国艺术科学规划特别委托课题“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获准立项(06IG001)。该课题分为: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和文化创新战略、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政策研究。该课题在院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集中攻关下圆满完成,成果结集为60万字的《中国文化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上、下),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 2008年由贾磊磊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08&ZD056)获准立项。课题围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策略与路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性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艺术在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与意义,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传播等命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诸多学术成果。

2010年,由贾磊磊研究员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10JG001)获准立项。课题研究报告指出,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整合一切资源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的任何形式的丧失,都将危及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安全。“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内涵应当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主权得到确认,文化的利益得到保障,文化的传统得到传承,文化的价值得到认同,文化的精神得到传播,文化的资源与遗产得到保护的均衡状态”。课题组于2010年与2013年分别举办了“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学术研讨会”,并于2012年出版了《守望文化江山—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论文集》。 中心科研人员还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科技部、教育部、广电总局的相关课题,包括:贾磊磊承担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电影文化价值观的建构》(GD 1102),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与策略》(2009GXS5B075)课题研究,刘藩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影产业链问题研究》(11CC089),肖庆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09CG085),任慧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唐时期文学史书写研究》(11CZW028),王巨川承担的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11YJA751069)等。

为加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2008年8月,中心承担了《中国廉政史鉴》课题“思想理论卷”与“典章制度卷”的组织与撰写工作。课题组成员本着严肃认真、恪尽职守的精神,历经4年刻苦努力的撰写和6次全面、系统地修订,最终汇集为思想理论卷5册、典章制度卷3册,共计8册,近300万字,2012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中心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出版了众多学术著作。贾磊磊著有《影像的传播》(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中国武侠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什么是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主编有《当代中国电影史》(1949-2000)(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世界的儒学——记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现:中美文化论坛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第二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跨文化双边对话: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守望文化江山—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论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文化的语境:地域、人类、历史—第三届中美文化论坛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李树峰著有《摄影式观看》《视觉百年—澳门摄影》(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看与见—摄影小札》(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查振科著有《对话时代的叙事话语:论京派文学》(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无恃集》(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年)、《江南雨》(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整理《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合译《从大海到大海》(英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普林文学游记)(鹭江出版社,2011)。

郑长铃著有《陈旸及其<乐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大乐天心》(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音乐的徘徊》(2012),并已完成宋代陈旸《乐书》的点校工作(200卷,50万字)。 主编《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苏州论坛论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戏曲流派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人暨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屏南)研讨会论文集》等,担任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副主编,负责统稿、编辑并推出《江南丝竹》、《正字戏》、《高甲戏》等近二十部著作。担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主编,已修改、统稿并推出《雕漆技艺》、《中医针灸》、《京韵大鼓》等八部著作,另有多部著作正在编撰中。

沙蕙著有影评集《电影在场——和沙蕙看世界》(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熄灯十一课—和沙蕙看电影》(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散文随笔集《38度半岛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年)、《七十年代生人成长史—北大虫子们的少年往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长篇小说《好校长 坏校长》(作家出版社,2002年)《米粒儿老师》(中国画报出版社,2007年)。

侯样祥主编“八五”规划重点工程“抗日战争史丛书”、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工程《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人文》。

汪瑞著有《回到秩序:西方早期现代艺术中的古希腊元素》(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译著《艺术怎么一回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合译有《艺术史写作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人类的居所:房屋的起源和演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艺术理论—从荷马到鲍德里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等。 刘藩著有《电影产业经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主编《故事•类型•产业—电影编剧讲义》(中国电影出版社,2012)等。任慧主编有《古曲诗词分类引用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校点整理《唐诗评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肖庆著有《文化科技创新: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张敬华译著有《故事情节设计—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的金点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孙伊著有《摇滚中国》(台湾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2),译著有《四季城邦•卷2》(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履约人》(江西教育出版社,2010)、《人生总有路》(中信出版社,2012)、《优雅地解决》(中信出版社,2007)、《连胜的艺术》(中信出版社,2007)。王瑜瑜著有《中国古代戏曲目录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中心成立以来,学术成果和研究人员获得了多个奖项。贾磊磊2006年度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2007年《守望文化江山:全球化历史语境中的本土电影与国家文化安全》获《艺术百家》年度论文奖三等奖,2008年在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举办“华夏杯”港台电影优秀论著评选中《台湾新电影的叙事与阅读》获优秀论文奖,2008年被“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授予“中国文化产业思想人物精英奖”,2008年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中《将传统变成力量—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的文化题旨》获评论类一等奖,2008年《掣肘国家和谐发展的无形隐患》获《艺术百家》年度论文奖一等奖,2009年《以电影的方式构筑中国梦想》获《艺术百家》年度论文奖三等奖,2009年《中国武侠电影人物志》(50集电视纪录片)获第十二届欧亚电视论坛特别大奖,2010年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中《主流文化的体系建构与国家文化软实力》获一等奖,2012年《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艺术交流》获奥地利中国艺术节“首届中奥文化论坛—奥地利和中国:过去与未来”优秀报告人奖。2013年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二等奖。

李树峰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工作者”,2008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评论奖),《看与见》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文化部优秀专家,2014年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刘藩《从创意产业的角度看文化消费与电影市场》获“第十五届(2006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对五家国有电影企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合著)获“第十六届(2007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陆川电影创作的经验和启示》获北京市文联“第六届(2010年)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张敬华《境外卫星电视落地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获第七届(2008年)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电视艺术论文评选理论类二等奖。王瑜瑜《援将戏笔扬清浊—时代传奇历史剧政治理性之勃兴》获29届田汉戏剧奖论文三等奖。

自2007年起连续7年,中心参与承办了文化部与山东省政府主办的“世界儒学大会”。大会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组织、举办儒学研究活动,推动各国、各地区儒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强各国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会议历年学术成果《世界的儒学—记世界儒学大会发起国际会议》以及第一届至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由中心负责编辑,并正式出版。

中心自2008年起连续承办由文化部与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办的第一至第三届中美文化论坛。2010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北京共同主持了“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将中美文化论坛列为重点项目。论坛的宗旨是:为中美两国在文化领域建立一个公共性、学术性、互动性的定期对话机制,以增进两国在文化艺术和人文科学领域的相互了解,促进合作,推进两国文化关系的全面、持续和深入发展。论坛成果《数字化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展现:中美文化论坛文集》、《跨文化双边对话:第二届中美文化论坛文集》、《文化的语境:地域、人类、历史—第三届中美文化论坛文集》由中心编辑,并正式出版。

中心承担了首届、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的评选组织协调、颁奖典礼的会务筹备工作。“中华艺文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设立,是我国政府设立的文艺奖项之外,由国家级学术机构主办的最高艺术奖。该奖面向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旨在表彰、奖励中华文化艺术英才,树立文化艺术典范,鼓励文化艺术创造,完善科学的艺术评价体系,推进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建设,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2011年12月19日,首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在国家博物馆礼堂隆重举行。首届“中华艺文奖”的评选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文化艺术界和社会公众的认可。第二届“中华艺文奖”颁奖典礼于2013年1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在颁奖典礼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获得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的艺术家,并与他们进行座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副部长董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志强参加了接见和座谈。

中心还承办了一系列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高端学术会议。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祝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央编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出版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等。中心工作人员还参加了“中欧文化对话”、“中美文化论坛”、“亚洲文化论坛”、“首届加德满都文化论坛”、“中韩国家政策机构联合战略对话”、“华语电影国际论坛”等对外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