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副主任:张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亚太中心”)是根据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建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第 2 类)协议》,于2012年2月22日在北京成立的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旨在宣传推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亚太中心自成立以来,注重加强与教科文组织及其亚太地区成员国和日韩二类中心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能力建设培训,为亚太地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援助,极大地推动了非遗保护工作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的开展,较好地实现了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能力建设战略在全球范围内的联动效应。杨治、许蓉、梁斌先后任主任,现负责人为副主任张晶。

自2011年筹备期至2013年,亚太中心从在国内办班开始,逐步探索非遗国际培训模式,为后续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其间,在北京承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遗能力建设战略师资培训班,举办了以“《公约》履约工作”为主题、面向太平洋 4 国学员的能力建设国际培训班;在成都举办了“太平洋岛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制定培训班”;在杭州举办了“亚太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修班”;分别在潮州、佛山和上海、苏州,为来自 27 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学员举办了以“‘欢乐春节’与传统节日的保护与弘扬”为主题的高级研修班。

2014—2016年,亚太中心开始走出国门,深入教科文组织会员国开展培训活动,并开始为会员国制定连续数年的系列培训。2014—2016年,中心首次连续3年为柬埔寨举办3期培训,得到各方高度评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5—2018年,中心为巴基斯坦举办4期培训班,使巴基斯坦的非遗保护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巴基斯坦已有2项非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与亚太中心的帮助密不可分。2016年,亚太中心非遗国际培训班数量首次达到7期。

2017—2019年,亚太中心在继续为会员国制定连续数年的系列培训的同时,开始密切关注教科文组织在非遗保护领域的新动向和新关注点,逐步拓宽主题,开展了更具针对性的主题培训,并积极配合教科文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亚太中心在蒙古国达尔汗乌勒省举办了针对蒙古媒体从业人员的《公约》履约能力建设培训;在尼泊尔加德满都举办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灾害”为主题的培训;在中国上海举办了“《公约》与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融合培训班”;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举办了以“教育与非遗”为主题的培训班;连续3年,分别在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俄语)培训班”;还分别为中国、泰国、菲律宾举办了师资培训班。

此外,自成立以来,亚太中心一直关注太平洋地区非遗保护能力建设,分别在中国、萨摩亚、澳大利亚、汤加、新西兰、瓦努阿图、斐济为该地区小岛屿国家举办了9期非遗国际培训班。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心尝试举办了6期线上非遗国际培训班,取得了预期效果。

截至2021年年底,亚太中心已为亚太地区举办了 60 期非遗能力建设培训,亚太地区 41个国家从中受益。作为教科文组织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7个二类中心之一,亚太中心在区域和国家层面,始终致力于为亚太地区的48个会员国提供《公约》框架下的能力建设培训服务。10年来,在东北亚、中亚、南亚、太平洋等地区,围绕《公约》“批约”“履约”“基于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制定培训”“保护计划制定”“名录申报”等常规主题和特色主题开展了持续有效的培训活动,向参与培训的文化事务负责人、社区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者、专家学者等群体传达非遗保护的正确理念和方法,让“现场学员”通过培训和后续活动,将所学知识传递给受益国更多的群体,为亚太地区的非遗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网站:www.criha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