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杨 肖

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史系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特聘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跨文化和跨媒介视野下的艺术史和图像研究,文学、电影、当代艺术评论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文艺复兴”——20世纪上半叶留学艺术家绘画研究》(批准号18cf187)。在《文艺研究》《美术》《美术观察》《南方文坛》《当代文坛》《艺术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专著《阿城论》。


诗与画的“战时相”:论丰子恺漫画《轰炸》的创作与接受

“战时相”是丰子恺创作中一个颇为复杂的主题。抗战时期,“战时相”作为“子恺漫画”发展出的新格,绝非单纯地反映现实,丰子恺认为“对民众之宣传画,不可拘泥于写实”1 。这些画往往来源复杂,既有对现实的描述,也有对他人诗歌的吸收,还有对历史题材的借鉴。其中,有些作品是有感于某个最能体现战争残酷的惊悚瞬间,提笔对时事和见闻的描绘, 其意在于记录现实、激励民气。不过,战时宣传和丰子恺的个体创作之间, 也存在一定张力,丰子恺的画往往既要保持个人风格,也要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在这类作品中,《轰炸》系列具有代表性。本文从诗与画的关系 切入,探讨丰子恺漫画《轰炸》系列在战时特定情境中的创作与接受,由 此思考艺术家在民族危机下进行艺术探索所呈现的复杂面向。

本文发表于《文艺理论与批评》202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