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时间:2012-09-2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以下称“亚太中心”)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四项决定,2012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亚太中心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外交部大使、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一次特别会议主席王学贤,原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张学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新风,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兰静,原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等秘书邹启山,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负责人爱川纪子(日本籍)、瑞克斯·史密斯(荷兰籍),以及印度尼西亚教育文化部文化事务主管副部长顾问高拉·曼卡格里塔迪普拉(印度尼西亚籍)8位委员出席了此次会议。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副处长张玲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亚太中心主任杨治主持。

按照会议议程,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咨询委员会主席,审议通过了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程和议事规则,明确了委员的职能,并就亚太中心的未来发展,亚太中心为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拟于2013年举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大会等事项建言献策。

首先,王学贤大使以全票当选本届咨询委员会主席。他对委员们的信任深表感谢。同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将积极履行主席的职责和义务。

随后,委员们就咨询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程和议事规则进行了研讨。他们希望,咨询委员会委员可以观察员身份列席管理委员会会议,并建议咨询委员会会议可与管理委员会会议同期召开,以使工作更加便捷。同时,建议亚太中心向委员们抄送每一年度的工作情况,这不但有助于全面了解亚太中心的工作情况,而且能够促使委员们更好地发挥咨询作用,进一步推动亚太中心的各项工作。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负责人瑞克斯·史密斯还建议亚太中心应以开放性、多元化的方式展开工作,以提高亚太中心工作的国际化水平,积极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委员们针对在今后的工作如何发挥作用的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新风委员建议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等方面,可多向各位咨询委员征询意见、建议,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最新的经验、成果、方法和理念和方法应用于培训活动中。其他委员还建议,咨询委员应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为基础,用国际化的视野,对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和梳理,为培训积累保护经验方面的案例。

在商讨亚太中心未来如何发展的环节中,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共谋发展。张学忠委员认为,亚太中心的核心任务是培训工作,可以尝试在其他城市或国家下设培训中心,使培训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他还强调,亚太中心的工作人员应具备国际化视野,通过参加各种国际活动、会议积累国际经验。来自日本的爱川纪子和印度尼西亚的高拉·曼卡格里塔迪普拉均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亚太地区培训专家,他们以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为多国开展培训的深刻体会,就亚太中心的培训内容给予了具体建议。他们指出,今后可依据亚太地区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情况给予专门性的培训,比如名录申报规范化的培训。李新风委员认为,亚太中心将来的培训工作应重点推向国外,因此,培训主题需鲜明突出,避免重复,培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应保证科学、严谨性。兰静委员指出,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工作队伍是当务之急,建议派送相关工作人员赴国外做短期交流学习,开拓视野,打开思路,使培训工作达到国际化水平。此外,他认为,在培训过程中积极推介优秀实践项目的保护经验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进行项目考察或观摩活动,可邀请项目持有者介绍保护经验。

最后,委员们还就亚太中心为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十周年举办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大会活动草案进行了讨论。委员们认为,此次活动意义重大,在组织活动时应表现出国际化水平,认真筹划三天的活动内容,特别是明确目标受众,精选会议发言人,使其为宣传、弘扬公约发挥应有的作用。

9月1日上午,委员们乘车前往北京珐琅厂,兴致勃勃地考察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的制作过程,他们对这项古老浑厚,富丽典雅的技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当天下午,他们还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的古代中国展馆,被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深深吸引,并为之震撼。

此次会议是亚太中心自成立以来首次举行的咨询委员会工作会议,不仅对今后的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为亚太中心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是亚太中心不断深入开展工作的坚实智力保障。


(供稿:亚太中心编辑: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