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马文所举办第六十三期青年文艺论坛

时间:2016-10-28

2016年8月26日,我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在院第五会议室举办第六十三期“青年文艺论坛”,主题为“网红的缘起、逻辑与未来”。论坛由院《艺术评论》杂志社雍文昴主持。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敖鹏与院马文所孙佳山分别做了主题发言。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馆等单位的十余名青年学者、评论家、新闻界人士出席了本期论坛。

近年来,从互联网线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线下,“网红”(即网络红人)现象,不经意间已经红透半边天。特别是在2016年4月,知名网红“papi酱”仅一期节目的广告费就拍出了2200万的天价,拿下新媒体时代的第一个“标王”,此后网红现象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并引发了极大争议。

网红现象在新世纪初就已现端倪,但真正成为一个全社会的现象和热点,还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在传统的明星制度下,明星只能通过传统的广播、影视和报刊媒介产生,有着极高的行业门槛和行业壁垒;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红意义上的明星,可以通过价格低廉的智能手机即完成有百万受众的现场直播,其互动形式也远胜于传统媒体。而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红,所依托的粉丝文化形态,与传统媒介下明星制的粉丝文化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传播、消费也有着迥异于传统的特点和规律。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网红现象在成为全社会热点的同时,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敖鹏从网红概念的缘起、发展进程和特点,资本在网红现象中的作用,网红中的劳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以及网红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网红现象背后的原因及相关问题。马文所孙佳山则从网红“papi酱”天价广告费的现象入手,讨论传统明星制的衰落,以及粉丝经济的兴起,梳理了三次消费升级的现象。他指出,当今网红现象兴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金融杠杆的作用,并横向比较了中国与日本的不同状况。

在接下来的自由讨论中,与会者畅所欲言。马文所祝东力指出,网红与传统明星相比,从平台选拔机制来看,公平性相比过去有了质的提高。马文所崔柯认为,网红的门槛低不等于技术含量低,网红的可复制性依旧值得商榷。《艺术评论》杂志社杨明刚认为,网红的本质是“各取所需”,而主旋律和资本是两个关键要素。媒体人戴嘉琦从与网红接触的经验出发,指出网红成名具有一定套路,但不像操作说明书那般简单。研究生院秦兴华则从新媒体对传统纸媒造成的影响讨论了网红的相关问题。

本次论坛通过梳理、辨析网红的缘起脉络、内在逻辑和发展方向,为我们更好理解当下新生的网络文艺形态,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供稿人: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