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雕塑院中国雕塑家考察团赴西藏考察

时间:2010-01-19

20091014,在院长吴为山教授的带领下,中国雕塑院雕塑家考察团赴西藏进行创作采风与艺术考察。此次考察团成员都是全国优秀的青年雕塑家,他们是南京大学尚荣、姚迎宾,东北师范大学李煊峰、李一夫,列宾美术学院李继飞,中国雕塑院在读博士屈峰、刘松和中国雕塑院郅敏。

带着真诚和美好的愿景,考察团14日由北京飞赴高原。艺术家们从与雪域相识的第一面就感受到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这里碧水蓝天,草原广袤,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林芝地区、拉萨地区和山南地区。在考察的过程中,艺术家们更是感受到西藏艺术的精妙绝伦。那镌刻在石头上的浮雕艺术灿若织锦,烂如史诗,一幅幅生动的文明画卷连绵展开,令人目不暇接。西藏,无论是人口相对稠密的城镇、乡村,还是荒无人烟的草原,无论是崇山峻岭的山口,还是碧波荡漾的湖畔,到处都闪耀着艺术的灵光:依山而建、金光流溢的巨大寺院建筑,荒漠绝壁中苍遒古老的摩崖石刻和岩画,山口和湖畔翻飞的经幡,山顶矗立的古代城堡,佛殿内色彩缤纷的神奇壁画、雕塑和唐卡,辽阔草原上奔放的歌舞……总之,凡是高原居人曾经涉足的地方没有一处不留下他们智慧的笔触。这些西藏艺术的瑰宝与西藏文化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它们就是西藏文化最直接的表象。

艺术家们对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进行了细致的考察。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在西藏古代建筑艺术中,最富有民族特色,多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浑厚,工艺精致,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从佛教寺院形成之初,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艺术主体风格的形成,其间大体经历了寺庙、寺院、宫殿与寺院建筑融合的三个发展阶段。拉脱脱日聂赞赞普把天降四宝佛塔、经书等供在宫殿一隅的殿堂,经常焚香、净水、供奉,这就是后来藏传佛教寺建筑发展之源。藏传佛教建筑从佛龛、佛堂衍变成寺庙建筑,彻底从宫殿建筑逐步脱离出来,是佛教在吐蕃社会的广泛渗透和松赞干布等统治者大力扶持之后的事。经过1300多年风雨战火洗礼而巍峨挺立的大昭寺和小昭寺,是西藏历史上建造最早的寺庙建筑,当初的目的是为了供奉诸佛菩萨造像,安请佛国世界的神灵,从而接受信徒们虔诚的顶礼和膜拜,寺庙主殿是整个建筑的中心。以释迦牟尼佛为主的众佛围神灵,众佛呈金字塔结构按其等级安请在主殿及其配殿中。模仿吸收印度与中国中原唐朝的建筑布局和模式是早期寺庙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大昭寺由赤尊公主主持修建,寺址为文成公主根据推算五行和阴阳选定。

艺术家们还考察了西藏牧区藏人的生活,观看了传统的民居营造方法。与庄重、肃穆、雄伟的宫殿和寺院宗教建筑相比,西藏的民居建筑可谓多姿多彩,独具一格。既有流动式样的帐篷,也有土木混合结构的宽敞平房;既有造型轻巧的全木结构,也有厚重结实的泥墙建筑……因地制宜和经济实惠是西藏民居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帐篷主要流行于藏北牧区。牧民逐水草而居,所有的生产和生活因季节的变更而变化,尤其是在冬夏之际都要进行大规模的迁徙,因此固定的民居很难适应流动畜牧的需要。藏北平均海拔在4000以上,空气稀薄,建筑资源有限,不仅缺乏高大的乔木,也缺乏坚硬的石材,因此帐篷这种独特的居住样式便应运而生。帐篷通常由牦牛毛编织而成,其特点是保暖、可以折叠、便于携带,满足了流动的生活需要。

   考察结束后,吴为山院长主持召开西藏考察座谈及中国雕塑院未来发展规划的工作会议。考察团艺术家们感慨系之,畅所欲言,就中国雕塑院此次西藏之行的收获,西藏的雕塑艺术成就以及中国雕塑院即将举办的雕塑展等一系列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探讨。吴为山院长指出,此次文化之旅是一个起点,它将对未来的创造、教学、文化思考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西藏雕塑艺术的考察,希望能引起中国雕塑界对西藏题材创作的热情。如何表现“阳光西藏”、“和谐西藏”的主题,是我们青年艺术家应该关注的问题。他倡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雕塑家们进行总结,并将成果归理成集,以推动中国雕塑界的学术研究。现在雕塑界面临展览多,形式单一的问题,他认为中国雕塑院即将举办的作品展应当旗帜鲜明地提出些命题和主张,为中国雕塑的发展做一些形式的探索和理论的思考。吴为山院长进一步强调,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中的佛教造像艺术滥觞于佛教的传入,在历史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国雕塑文化的主体。西藏的文化艺术以佛教为贯穿主线,产生了极具特色的西藏佛教雕塑艺术。对中国雕塑,特别是传统雕塑的全面研究,要注重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实地考察和研究西藏及其周边地区的雕塑文化,也要立足于大文化和文明比较的视角。通过比较,以更加宏阔的视野对中国的雕塑文化做时空性的再审视和再理解。最后,吴为山院长就与会艺术家发言作了总结,他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好时代,我们应该为这个时代作贡献。我们雕塑家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西藏人民的新生活,更加积极合理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雕塑文化,为当今的生活更好地服务。

(供稿:中国雕塑院 责任编辑:顾骁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