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在京启动

时间:2023-03-09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各民族的发展历史、生活经验和审美趣味,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传承人在不断坚守传统舞蹈技艺的同时,也用世代相传的身体语言贯穿起一条抵御时间销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精神血脉。

为积极推动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的指导方针,充分利用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研究领域的有力资源,促进相关学术成果的交流研讨,展现传统舞蹈类非遗的独特魅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承办的“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于2023年3月4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启动。

活动现场

此次系列活动共分四场,依次以传统舞蹈类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多样化表述、跨境文化交流、活态传承为主题,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等地区的四个代表性传统舞蹈为展示对象,邀请相关地区传承人到活动现场进行展示,在零距离的“身体在场”感中进行思想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该系列活动采用学术讲座与现场展示相结合的呈现方式,以此凸显传统舞蹈类非遗研究中的“身体在场”意识,使学术研究与舞蹈实践彼此互动,让参会者在学术交流中深入了解相关文化背景及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展演中直观感受传统舞蹈的艺术魅力。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卿青致辞

3月4日下午,系列活动首场《整体保护视野下的塔吉克族鹰舞》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多功能厅拉开帷幕,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廖燕飞担任主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社会服务部主任李妍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卿青分别致辞。李妍介绍了展馆的基本情况,并期待活动能以身体在场的方式,近距离让观众了解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意蕴与魅力。卿青认为,以学术讲座和展示相结合的方式举办这个活动,是为公众提供深入了解传统舞蹈类非遗的机会,帮助大家从身体和观念层面进一步认识各民族舞蹈的文化,思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王建民发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泳舸发言

新疆艺术学院附中音乐教学部副主任哈尼克·胡西地里发言

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曹静发言

此次活动主要分为学术主题讲座、传统舞蹈类非遗的展示和教学两大部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王建民以《帕米尔雄鹰:中国塔吉克》为题,介绍了中国塔吉克族人居住地的人文地理环境,以及塔吉克族悠久而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鉴于鹰舞由模拟鹰的舞蹈和塔吉克族音乐共同组成,为强调传统舞蹈乐舞一体的特点,《鹰之舞,乐之动——走近塔吉克族鹰舞》由舞蹈和音乐学者共同讲授。新疆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教授王泳舸介绍了鹰舞的表演形式、表演场地、表演风格,并着重讲解了鹰舞的基本步伐、手腕基本动作、手臂基本舞姿,以及舞蹈中典型动作来源等内容。新疆艺术学院附中音乐教学部副主任哈尼克·胡西地里重点介绍了鹰笛、手鼓,以及塔吉克热瓦甫、塔吉达尔热瓦甫、夏西塔尔等乐器的演奏方式。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曹静以《塔吉克族的多主体传承》为题,从民间的活态传承、国家非遗保护、基层组织和传承人能动性、“他人”凝视等角度阐释了多主体传承的意涵。专家们在学术讲座的最后也现场回答了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欧建平、北京舞蹈学院教师以及观众的多个提问,使大家在观念的交锋中对塔吉克族鹰舞的传承和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名誉所长欧建平现场互动问答

在传统舞蹈类非遗展示和教学过程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民间艺人及该县文工团演员为观众表演了《恰甫苏孜》《古丽碧塔》《鹰舞》《塔吉克联唱》等节目。莅临现场的著名舞蹈家古丽米娜与女儿一起,在王泳舸教授的指点下为观众示范鹰舞的节奏、步伐和手势。最后,演员与观众一同跳起《恰甫苏孜》,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首场活动在集体舞蹈的欢乐气氛中结束。

塔吉克族鹰舞展示(塔县文工团表演)

塔吉克族鹰舞展示 (塔县文工团表演)

活动现场观众互动

未来三周的每个周六,“身体在场——传统舞蹈类非遗学术讲座与展示”系列活动将陆续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办,学者、舞者将共同带领公众感受传统舞蹈类非遗的无限魅力。


(摄影:艺术与文献馆 张建生)

编辑:郭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