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观点摘编

时间:2022-07-29



编者按:2022年7月19日,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关于“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线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韩子勇发表致辞,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四个组的30多位委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工作进行了精彩发言。本文特编发与会专家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总协调人 韩子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文化自信全面深入地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就历史、文化、文艺、旅游等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多的指示和非常系统的论述,高屋建瓴、鞭辟入里、一语中的,引领中国文化建设。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文化强国的一项重大工程,必须牢牢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论述,坚守新发展理念,上下齐心、持之以恒,才能建设好。

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于2021年2月9日挂牌成立以来,初期主要开展规划的评审工作,在每一次评审的时候都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讲话和指示批示发给各位委员,同时在评审标准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对表,要符合新时代的历史脉络和总体要求。我始终认为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学好两办的方案,是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们履职尽责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这篇光辉文献《求是》杂志已经刊出,我们组织各位委员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让文化自信融入血脉、深入骨髓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马卫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支撑作用层面。面对西方文化霸权、资本文化物化、主流文化虚化这三大挑战,坚定文化自信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抓住机遇,迎接中华文化的春天,切实提升文化生产力;第二,努力提升中华文化吸引力,将文化自信的重要内涵,包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第三,加强中国文化包容力,提升国际范;第四,在新媒体、新时代下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在大众公共文化生活中的占有率。


坚定文化自信、做好以物证史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党委书记、副馆长 单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具体到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就是要认真挖掘长征精神对中国文化历史的传承,在长征中许多感人事迹里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充分继承长征精神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才能让长征精神生生不息。


让文明之光烛照民族复兴伟业、辉映人类共同命运

——中华文明演进的启示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 曹兵武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根系,从上万年来形成中国文化传统,到五千年形成中华文明的过程作出了较为清晰的阐述,在文明起源方面给出了中国标准和中国方案。黄河和长江,一北一南,共同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长城的修筑和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中华文明内部的一体化,建立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取长补短的关系,推动了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的深度整合。深入挖掘不断融合的文明形成过程以及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价值内涵,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重大问题的研究阐释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苗长虹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华文明重要性的时候,不仅看到了中华文明的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提到了中华文明正在构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重要的文化工程,对呈现中华文明形态具有重大支撑作用。要进一步阐释好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当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的作用。母亲河背后展示的是中华文明,要协同打造好两大母亲河的形象。将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阐释工作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起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


国家文化公园要展现中华文明探源的相关成果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张新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关注百万年的人类史、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等,还重点关注中国特色的中华文明发展路径,以及在文明起源背后的中华文明的重大体系,并思考在实现中国梦以后,中华民族以什么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些对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把中华文明探源所涉及的重大遗址展示线、中华文明发展高峰重大古都展示线、黄河主干道风光文化交流展示线、黄河治理重大遗存及纪念景观展示线着重突显出来。


加强立法,大力推动国家文化公园法治建设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原主任 朱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弘扬、交流,特别强调用法治手段来保障中华文明的历史渊源和繁荣发展。国家文化公园跨省域、跨地域、跨自然环境,是具有特殊性的基础文化遗产保护范例,涉及到文化保护、革命红色文化传承、当地自然环境生态保护等方面,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强化国家统筹性,强调国家立法,从法治的角度来保障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充分发挥地学知识、信息与技术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李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我国古代遗存,使中华文明探源有了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充分发挥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作用,这有利于摸清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现状以及动态变化情况,掌握各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对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实施的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可考虑建立以遥感地理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国家文化公园信息平台网络,全方位地提升地学信息技术对国家文化公园的支持力度。


地学变迁与区域文化和文明演进的关系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李江风

虽然在地质长河中人类历史非常短暂,但仍然是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过程。以浙江河姆渡、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拉木伦河、湖北清江等为代表的新石器遗址的挖掘过程,都证明地学变迁与区域文化和文明演进的关系非常紧密,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结合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密切相关,要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注重基础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公共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田林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应注重基础资料收集整理与完善,支撑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学术研究。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例:一是强化基础资料的深入挖掘,采用现代先进的测绘技术;二是增加以问题为导向的对策研究;三是结合实践项目开展系统性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与北京市文物局共建的“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根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了综合统筹各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包括大运河北京段古桥测绘大系以及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景观营造方面的研究工作。


深入开发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新兴产业处副处长 张振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从产业角度来讲,文化产业的上游是文化资源,不管是从中华文明探源还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角度,最终核心都是要打造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最好的方式是利用产业进行各方面的动员。中国文化不仅是产业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可开发的、用之无穷的文化资源。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做好文化资源活化,都是要把中国文化资源中,尤其是可以商业利用的价值开发出来,把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文化引领相结合。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动大运河文化探源研究工程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院长 费维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开展大运河文化探源研究专项工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大运河文化进行探源,一方面要搞清楚大运河的名称和内涵,另一方面需从大运河的历史传承和演变进行深入的系统研究,形成权威解读。建议启动大运河历史探源研究工程,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学术资源,强化多学科联合攻关,开展大运河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以及传承的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统筹保护好、传承好、运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故事。


对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研究发掘工程的几点认识

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彭岚嘉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的五项重大工程中,研究发掘工程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研究发掘既决定着保护传承工程、环境配套工程的基本定位,也决定着文旅融合工程和数字在线工程的提升高度。一方面,要加强黄河文化研究品牌建设,组建黄河文化专门的研究机构,搭建黄河文化研究的各类平台,做好黄河文化系统性研究工作。另一方面,要健全黄河文化研究内容系统,不断深化黄河文化精神内涵的研究,强化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推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的研究。此外,还要着重构建黄河文化理论话语体系,厘清黄河文化的历史脉络,发掘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阐发黄河文化的世界意义。


黄河河源文化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李小波

黄河河源文化的发展演变是中国精神塑造的过程。对黄河河源文化的理解,最初是神话形态,从秦汉到隋唐以后,逐渐制度化,形成疆域拓展和民族融合的样态,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到了明清时期逐渐精神化。黄河河源文化是要塑造中国精神的一种理念,有必要对其价值进行强化。同时,要打造黄河河源文化的山水标志,制定重走河源的路线。探索黄河河源路线,更多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寻根问祖,有助于中华文明探源。


用中华军事文明助力新时代强军兴军事业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 舒健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军强军兴军事业,加强中华军事文明的研究、教学和宣传等方面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着力加强中华军事文明的研究挖掘,从军事角度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阐释。《军事历史研究》杂志将推出专题,刊登《长城的军事价值》《大运河的军事价值》以及基于纪念长征的文章,探讨如何服务于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问题。


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中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梅耀林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中,需明确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是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二是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径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研究阐发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共同追求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三是要做好遗址考古发掘、保护人类起源和文明孕育的考古研究,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搭建载体,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领会讲话精神,推动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

中共信阳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研究员 吴世儒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具体到河南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希望在规划、保护、建设方面,组织专家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如期做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争创福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业绩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研究员 傅柒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再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建设将认真按照中宣部的统一部署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业指导,积极开展建设宣传,讲好长征故事,讲好文物故事,讲好福建故事,打造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品牌,助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弘扬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

湘潭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教授 刘建平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中华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弘扬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二,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时代价值,有助于创新治国理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第三是要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第四,要科学对待中华文化,通过现代媒体手段,发挥教育引领作用,在继承中传承,在实践中创新,在发展中创造。


(本文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排名不分先后。)


(文字: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 任慧)

编辑:郭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