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缅怀

坚持真理和实事求是是汉城先生治学的灵魂

作者:王文章


  郭汉城先生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教育家、剧作家和诗人,70 年如一日,耕耘在祖国的戏曲领域,著述育人,成就卓著。郭老一贯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学风,为我国的戏曲理论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郭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事戏曲理论研究的学者队伍中的领军人物,是传统戏曲继承革新历程中一位重要的承前启后的开拓者,是现代中国戏曲理论研究科学化体系的创建者之一。郭老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即投身于革命文艺工作,从新中国成立起近 70 年来,他一直主要从事戏曲理论研究。郭老与张庚老共同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是学界公认的新中国戏曲史论研究的奠基性著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庚老和郭老两位学术前辈为中国当代戏曲理论体系建设的奠基工程奉献的卓越组织才干和学术智慧。

  作为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首先郭老与张庚老把对中国戏曲理论的研究纳入学术规范。我们从二老共同主持的学术工程和《郭汉城文集》中可以看到,郭老的理论研究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开阔了传统研究方法上的考证学视野,改变了研究手段单一的局限,克服了漫评杂谈式的主观随意性,使戏曲理论研究具有了科学性、系统性和哲学思辨性。

  其次是郭老以哲学和历史作为戏曲理论研究的文化基础,把作家、作品放置在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放置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当作一种历史文化的现象来考察、分析。同时,郭老强调戏曲理论建设的系统性,注重从内部与外部的联系中,从历史、当下与未来的纵向发展中寻找戏曲演变发展的规律性,从戏曲艺术本体与戏曲艺术现象的联系中寻找戏曲的本质特征。

  再次,作为戏曲批评家,郭老坚持在美学范畴评价戏曲创作的批评原则,强调戏曲艺术要给观众以“美感享受”。在我们一般的戏曲评论中往往被忽视的戏曲形式美感,在郭老那里得到关注。无论是对古代经典剧目的分析,还是对当代剧目的评析,郭老在思想与艺术方面都有独到、准确、深刻的揭示,他的戏曲批评闪烁出不同一般的学术光辉。 郭老指出戏曲最大的特点是其艺术辩证法,理论研究和创作都要遵循戏曲本体规律。郭老强调戏曲艺术审美的独特性,强调戏曲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戏曲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郭老对戏曲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辨析,对中国戏曲遗产精华与糟粕共存的整体认知,都对我们正确对待和继承、借鉴戏曲遗产具有重要认识意义。

  最后,因为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第三版,近两年多次参阅郭老等学术前辈的著述,更深感郭老戏曲研究成果的珍贵价值。其价值的根源,来自他始终坚持的实事求是的学风。他的学术探索一直是建立在对戏曲艺术历史和现状客观辨析的基础上的。坚持真理和实事求是是他治学的灵魂。他曾经历过多次错误批判而不改求实的治学精神,是令人钦敬的。郭老治学一方面坐得住冷板凳,心无旁骛,念兹在兹;而另一方面又积极介入戏曲发展的现实进程,深入戏曲剧院团,以自己的思考和智慧为戏曲当代创作和发展助力。

  我与郭老相识40年,特别是我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期间,有很多向郭老请教的机会,获益匪浅,一直钦敬郭老的学识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修为。郭老虽年逾百岁,但行动稳健,思维敏锐,令人欣喜。敬祝郭老身体健康,学术长青。


(2019年10月在“《郭汉城文集》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序号:京ICP 备 07504941 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