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李希凡与当代红学》学术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

时间:2016-12-08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前排右五)与李希凡(前排右四)及全体与会学者合影

2016年12月8日上午,“李希凡与当代红学”的学术座谈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功召开。李希凡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也是著名的红学家,新时期以来一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领导。《红楼梦》研究是李希凡先生一生关注和投入了巨大精力的领域,他以文学为本位,以对作品的艺术分析为主,对《红楼梦》的主题、结构、语言、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现实主义美学理论所进行的文学人物形象研究,取得了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成就,成为当代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1954年李希凡和蓝翎共同撰写和发表了《〈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评〈红楼梦研究〉》,毛泽东主席在当时读到文章后,对两个文学青年的学术观点给予扶持和赞赏,并展开了一系列的学术批评,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纪念建党90周年(2011年)时出版的杨德山、刘建美编著的《中共党史简明读本》,对这场批判运动做了简明扼要的评价:“为了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使广大干部脱离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党在思想文化领域还开展了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斗争。这场批判运动是从批判新红学派权威作家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开始的。其导火索是1954年9月至10月,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和《评〈红楼梦〉研究》两篇文章中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观点的批评,这引起毛泽东的重视。他热情支持两个小人物对俞平伯的批评。随后,亲自发动和领导了这场批判运动,从批判俞平伯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进而批判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这场全国规模的批判运动,在干部和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通过批判运动,知识界划清了与胡适思想的界限,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由此揭开我国当代红学发展的序幕,结束了以繁琐考证为主要特征胡适派红学的统治地位,开辟了从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本艺术分析为主的当代红学发展道路。此后李希凡先生一直没有离开过《红楼梦》研究,并在红学前沿进行着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通过丰富的著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红楼梦》研究。

本次学术座谈会以“李希凡与当代红学”为主题,以李希凡先生在《红楼梦》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为对象,研讨李希凡同志在《红楼梦》研究上所取得历史功绩和丰硕成果,这一方面可以推进《红楼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分发扬李希凡学术求真的精神。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师大、首都师大、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师大、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单位的近40位学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讲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吕品田主持座谈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陈熙中发言

丁维忠发言

董志新发言

段启明发言

胡文彬参加座谈会

吕启祥发言

张俊发言

张兴德发言

赵建忠发言

主席台左起吕品田、连辑、李希凡、张庆善

座谈会现场